山楂(北山楂)

第二节 山楂(北山楂)

一、植物名称

山楂(《本草衍义补遗》),本地别名:酸楂、红果、胭脂果、山里红、大山楂。

二、药材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

三、应用历史

山楂应用的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东晋时代。山楂之名最早源于《本草衍义》,《本草经集注》和《唐本草》上也都有收载。陶弘景:煮汁洗漆疮。《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履巉岩本草》:能消食。《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88

四、植物特征

(一)山楂

山楂,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8米。树皮暗棕色,多分枝,枝条无刺或具稀刺。单叶互生;具托叶,托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2~4厘米;叶片阔卵形、三角卵形至菱状卵形,长6~12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9枚羽状裂片,裂片有尖锐和不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淡,两面脉上均被短柔毛。花10~12朵成伞房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枚,绿色,基部连合成杯状,上部5齿裂;花冠白色或带淡红色,直径8~13毫米,花5瓣,倒宽卵形,长和宽均为6毫米;雄蕊20枚,不等长;心皮5枚,子房下位,5室,各室具一枚胚珠,花柱5枚,柱头圆形。梨果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6厘米,深红色,具多数白色斑点,果之顶端有外曲的宿存花。种子5枚。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于河岸的沙土或干燥多砂石的山坡上。多有栽培。

(二)野山楂

野山楂,又名小叶山楂、山果子。落叶灌木,高达1.5米。枝条具刺,嫩枝被白色绒毛。单叶互生;托叶近卵形;叶柄长约3厘米,有时无柄;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5~6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尖,不裂或三深裂,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锯齿,基部楔形,渐窄缩。花5~6瓣,簇生成伞房花序;萼片5枚,卵状披针形,外侧密生细毛。梨果较小,呈红黄色,近圆形,直径1~1.5厘米。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于荒山坡、溪边、路边疏林及灌丛中。

五、本地特色

(一)药材分布

山楂是焦作传统道地药材。在当地有野生和家种两种类型,野生山楂主要分布在修武县、焦作市区、博爱县、沁阳北部的太行山山区。家种山楂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以及山区与平原交接处。山楂有南、北之分。当地所产者均为正品北山楂,为食药两用品种,具有果实肥大,深红色、有光泽之特色。济源、辉县等南太行山区域被称为“山楂”之乡。

(二)生长环境

山楂适应性强,喜凉爽、湿润的环境,既耐寒又耐高温,在-36~43℃之间均能生长。喜光也能耐阴,一般分布于荒山秃岭、阳坡、半阳坡、山谷,坡度以15~25度为好。海拔100~1 500米。耐旱,水分过多时,枝叶容易徒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在土层深厚、质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长良好。

(三)质量鉴别

1.性状特征

(1)北山楂:为植物山楂的果实,呈球形或梨形,径约2.5厘米。表面深红色,有光泽,满布灰白色细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残痕。商品常为3~6毫米厚的横切片,多卷缩不平,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切面可见5~6粒淡黄色种子,有的种子已脱落;有的片上可见短果柄或下凹的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2)南山楂:为植物野山楂的果实,呈类圆球形,直径0.8~1.4厘米,间有压扁成饼状,表面灰红色,有细纹及小斑点,顶端有凹窝,其边缘略突出,基部有果柄残痕。质坚硬,核大,果肉薄,棕红色。气微,味酸微涩。

2.质量标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山楂采得后,横切成厚1.5~3毫米的薄片,立即晒干。野山楂采得后,晒干即可,或压成饼状后再晒干。北山楂以个大、皮红、肉厚者为佳;南山楂以个匀、色红、质坚者为佳。

六、栽培技术

(一)选地育苗

选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丘陵和山地缓坡地段,以东南坡向最宜,次为北坡、东北坡。要注意蓄水、排灌与防旱。

用山楂种子培育的苗木,称为实生砧木苗。实生砧木苗一般均需嫁接才能成为供栽培的山楂。山楂种子壳厚而坚硬,种子不易吸水膨胀或开裂。另外,种仁休眠期长,出苗困难。因此,山楂在播种前,种子一定要预先进行处理,才能保证其发芽率。

(二)田间管理

深翻熟化,改良土壤:翻耕园地或深刨树盘内的土壤,是保蓄水分、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能,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促使根系生长的有效措施。

(三)施肥

(1)条施:即在行间横开沟施肥;全园撒施,即当山楂根系已密布全园时,可将肥料撒在地表,然后翻入土中20厘米深。

(2)穴施:即施液体肥料(人粪尿)时,在树冠下按不同方位,均匀挖6~12个30~40厘米深的穴,倒入肥料,然后埋土。

(四)修剪枝

山楂果树的修剪同一般果树修剪方法。

1.冬季修剪 防止内膛光秃,由于山楂树外围易分枝,常使外围郁闭,内膛小枝生长弱,枯死枝逐年增多,各级大枝的中下部逐渐裸秃。防止内膛光秃的措施应采用疏、缩、截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改造和更新复壮,疏去轮生骨干枝和外围密生大枝及竞争枝、徒长枝、病虫枝,缩剪衰弱的主侧枝,选留适当部位的芽进行小更新,培养健壮枝组,对弱枝重截复壮和在光秃部位芽上刻伤增枝的方法进行改造。

少短截山楂树进入结果期后,凡生长充实的新梢,其顶芽及其以下的1~4芽,均可分化为花芽,所以在山楂修剪中应少用短截的方法,以保护花芽。

复势山楂树进入结果期后,多年连续结果,导致枝条下垂,生长势逐渐减弱,骨干枝出现焦梢,产量下降。要及时进行枝条更新,以恢复树势。对于多年连续结果的枝或其他冗长枝、下垂枝、焦梢枝、多年生徒长枝,回缩到后部强壮的分杈处,并利用背上枝带头,以增强生长势,促进产量的提高。

2.夏季修剪

(1)疏枝:山楂抽生新梢能力较强,一般枝条顶端的2~3个侧芽均能抽生强枝,每年树冠外围分生很多枝条,使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应及早疏除位置不当及生长过旺的发育枝。对花序下部侧芽萌发的枝一律去除,克服各级大枝的中下部裸秃,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2)拉枝:夏季对生长旺而有空间的枝在7月下旬新梢停止生长后,将枝拉平,缓势促进成花,增加产量。

(3)摘心:5月上中旬,当树冠内心膛枝长到30~40厘米时,留20~30厘米摘心,促进花芽形成,培养紧凑的结果枝组。

(4)环剥:一般在辅养枝上进行,环剥宽度为被剥枝条直径的1/10。

(五)浇水

一般1年浇4次水。春季有灌水条件的在追肥后浇1次水,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花后结合追肥浇水,以提高坐果率。在麦收后浇1次水,以促进花芽分化及果实的快速生长。浇封冻水,冬季及时浇封冻水,以利树体安全越冬。

(六)病虫害防治

(1)防治红蜘蛛和桃蛀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喷布2 500倍灭扫利液。

(2)防治桃小食心虫:在6月中旬树盘喷100~150倍对硫磷乳油液,以杀死越冬代食心虫幼虫。7月初和8月上中旬,往树上喷布1500倍对硫磷乳油液,以消灭食心虫的卵及初入果的幼虫。

(3)防治轮纹病:在谢花后1周喷80%多菌灵800倍液,以后在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中旬各喷1次杀菌剂。

(4)对白粉病发病较重的山楂园,在发芽前喷1次5度石硫合剂,花蕾期和6月各喷1次600倍液的50%可湿性多菌灵或50%可湿性托布津。

七、化学成分

山楂含有大量胡萝卜素、钙质、红色素、山楂酸、果胶、解脂酶及多种药用成分,维生素C 的含量极高。

八、性能与用法用量

(1)性味归经: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

(2)功能主治:山楂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等。

九、临床应用

(1)治疗绦虫病:用鲜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儿酌减),洗净去核,下午3时开始零食,晚10时吃完,晚饭禁食。次日清晨用槟榔2两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有大便感觉时尽量坚持一段时间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绦虫。冬天应坐在温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虫体遇冷收缩而不能完整排出。观察40例均有效。

(2)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20%山楂煎剂加糖矫味,每服20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两煎服,治轻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无效外均治愈或好转。或用生热山楂片各1两,加水500毫升煮开5分钟,分2次服(小儿酌减),4~6天为1个疗程,亦有效果。

(3)用于降低血清胆固醇:每日用山楂1两、毛冬青2两,分2次煎服。观察20例,治前血清胆固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胆固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52.9毫克%。认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毛冬青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效果,各地观察结果颇不一致,目前尚难肯定;而本组病例中有4例曾单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药前血清胆固醇平均为259.7毫克%,服药至第6周时复查,下降至214毫克%。

此外,将山楂的花和叶制成浸剂服用,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十、开发利用

山楂在保健品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如下。

(1)山参茶:由山楂和丹参为主原料加工而成的山参茶是一种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坚持每天饮用山楂与决明子及何首乌配制成的保健茶,也能达到降血脂软化血管的作用。

(2)菊楂决明茶:山楂片15克加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水制代茶,可制成菊楂决明茶,能润肠通便、降压降血脂,适合高血压兼冠心病患者饮用。用山楂15克与罗布麻叶6克、五味子5克及冰糖制成的降压茶,久服可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冠心病。

(3)山楂荷叶茶:山楂15克加荷叶12克,水煎代茶,制成山楂荷叶茶,能降血压、血脂,扩张血管,适合高血压兼高血脂患者饮用。

(4)桂皮山楂茶:山楂10克、肉桂6克加红糖,可制成桂皮山楂茶,能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适用于妇女有寒邪月经延期及痛经者饮用。

(5)山楂内金散:生山楂60克去核,干燥,研粉,加鸡内金干燥粉30克制成山楂内金散,每次15克,用刘寄奴15克煎汤加红糖送服,每日3次,可治疗闭经。

(6)山楂益母膏:山楂与益母草各50克,水煎,加红糖熬制成山楂益母膏,能活血化瘀、补中健胃,适合产后瘀血恶露不止患者食用。

(7)消食散:山楂加谷芽、槟榔、枳壳等量研末制成消食散,每服12克,可健脾开胃。

(8)山楂粥:山楂加糯米制成山楂粥,能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化瘀、收敛止痢,适合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腹痛泄泻患者食用。

(9)雪红汤:山楂60克加荸荠300克、白糖等可制成雪红汤,能开胃消食、强心、降血压、舒张血管、清肝化滞,适合肝火旺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食用。

(10)养肝消瘀蜜:山楂250克加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冰糖等制成养肝消瘀蜜,能补心血、清肝热、缓肝气、破瘀血、通经脉、润大便,适合恢复期肝炎患者饮用。

(11)山楂肉干:山楂100克加猪瘦肉和其他佐料制成山楂肉干,能滋阴润燥、化食消积、降血脂,适用于脾虚、积滞、痞满、泻痢、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消化不良等症。

(12)双花饮:山楂、金银花、菊花各500克加蜂蜜5千克制成双花饮,能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祛风消积,适用于暑热烦渴、心烦怔忡、头目眩晕、头痛目赤等症。

(13)山楂核桃茶:山楂50克、核桃仁150克加白糖,可制成山楂核桃茶,能补肾润肺、润肠化食,适用于津液亏损、口干燥渴等。

(14)山楂、麦芽饮:生山楂、沙麦芽各10克,开水冲服,制成山楂麦芽饮,能消食导滞,适用于消化不良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