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地黄栽培技术国家标准
以下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怀地黄》(GB/T 20350—2006)“附录B(资料性附录)怀地黄栽培技术”。
B.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土壤为宜,不得连作,期限10~15年,不宜与芝麻、棉花、瓜类等作物连作。
B.2 施肥及整地
B.2.1 春栽地黄可在头年秋收之后,每公顷施入腐熟农家肥75000kg(即每亩5000kg)、饼肥2250kg(即每亩150kg),深翻30cm。
B.2.2 早春三月解冻后,每公顷施入过磷酸钙750kg(每亩50kg),磷酸钾复合肥600kg(即每亩40kg),撒施土壤表面后,深耕细耙将肥料翻入土中作基肥,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B.2.3 开沟起垄:以垄宽75cm~80cm,以垄高15cm~20cm,栽两行为宜。
B.2.4 地黄地四周应挖沟排水,避免雨季积水。
B.3 播种
B.3.1 种植时间:春播地黄适宜时间在4月上中旬,夏播地黄在6月上中旬。
B .3.2 种栽处理: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秋繁种栽。栽种前2d ~3d ,将种栽掰成5cm~7cm 小段,在50%多菌灵1000倍溶液中浸泡15min ~20min(每10kg 种栽用25g 多菌灵),捞出晾干后即可栽种。忌阳光暴晒。
B.3.3 密度:一般每公顷栽种75000株~90000株左右(即每亩栽种5000株~6000株左右),即行距35cm~40cm,株距20cm~25cm。
B .3.4 播种:先在垄两边开4c m ~5c m 深的小沟,然后每公顷将70%的敌克松原粉15k g (即每亩1kg),和50%辛硫酸乳油3000mL~3750mL(即每亩200mL~250mL)加少量水后混入细土,均匀撒入沟内。按密度要求,将处理过的种栽平放沟底后覆土,蹾实保墒即可。底墒不足时可浇一次水,但水量不宜过大。有条件时可使用地膜覆盖。
B.4 田间管理
B .4.1春栽地黄从栽种到出齐苗一般需用25d ~30d ,墒情不足时应及时浇水,但浇水后应结合除草进行浅锄保墒。
B.4.2 定苗及间苗:当植株冠径达10cm~13cm 时,留优去劣。每穴只留壮苗一株,如有缺苗,可选阴天补栽。
B .4.3 除草和摘花:地黄田杂草较多,前期可浅锄,中后期以人工拔草为主,以免伤根,如发现地黄开花现蕾应及时摘除,以利养分供根茎生长。
B .4.4 灌溉及排水:地黄平时浇水应做到“三浇三不浇”原则:出苗前干旱浇水,施肥后浇水,天久旱无雨,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植株在中午呈萎蔫状态,应及时浇水;天不旱不浇,中午气温、地温高时不浇,天阴有雨不浇;雨后或浇水后有积水应及时排除。8月份进入根茎迅速膨大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旱要浇,涝要排。
B.4.5 追肥:定苗后,每公顷追施尿素75kg~120kg(即每亩5kg~8kg),或充分腐熟的人粪尿1500k g ~2250k g (即每亩100kg~150kg);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后20d~30d 进行;7月下旬至9月中旬根茎膨大期,每隔10d ~15d 叶面喷一次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次~3次。
B.5 病虫害防治
B.5.1 主要病虫害
地黄主要病虫害有地老虎、蝼蛄、红蜘蛛、甜菜夜蛾,地黄枯萎病和地黄病毒病等。
B.5.2 农业防病
选用抗(耐)病的优良品种,实行轮作倒茬,高垄栽培,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密度。
B.5.3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 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注意用药的连续性和安全间隔性,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B.6 种栽繁殖
B.6.1 田间筛选良种
当春天地黄开花时,选择健壮单株,留下其中一朵花,待种子成熟后,将种子收集起来,供翌春繁殖。经过2年~3年单株培育,选优汰劣,即可作生产良种。
B.6.2 杂交育种
在霜降后挖出,选择亲本栽于畦内,将选择好的亲本分品种按单株在花基抽出时,留下部1朵~3朵花蕾,除去其他花蕾,用纸袋分别将父、母本的花序隔离。当花将要开放时授粉,并套袋隔离,花落后去袋,果实成熟后采收种子,再经几年筛选,即可繁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供大田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