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菌 类
一、灵芝
1.本地用名 灵芝,本地又称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
2.药材来源 本品为菌类植物灵芝的子实体。
3.识别要点 灵芝为腐生真菌,子实体伞状,菌盖坚硬木质,肾形或半圆形,由黄色渐变为红色;表面光如,有环状楼纹和辐射状皱纹;菌盖下面白色,后变为浅褐色,有细密管状孔洞,内生许多孢子。
4.习性分布 灵芝为腐生菌,由于可寄生在活树上,故又称为兼性寄生菌。灵芝为好气菌,子实体培养时应有充足的氧气和散射的光照。多腐生于栎树和其他阔叶树的根部或枯木杆上。焦作市山区有生长。
5.采收加工 子实体开始释放孢子前可套袋收集孢子,待菌盖外缘不再生长,菌盖下面管孔开始向外喷射孢子时,表示已成熟,即可采收,从菌柄下端拧下整个子实体,晾干或低温(温度不超过55 ℃)烘干收藏,并要通风,以防止霉变。
6.性能与用法用量
(1)性味归经:味甘,性平,无毒。归肺、心、脾、肾经。
(2)功能主治: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主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硅肺、肿瘤。
(3)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克;研末冲服,2~6克;或浸酒。
7.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沙土。储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二、猪苓
1.本地用名 猪苓,本地称野猪粪。
2.药材来源 本品为菌类植物猪苓的菌核。
3.识别要点 猪苓上的寄生菌常见者为其菌核,呈不规则块状,表面凸凹不平,皱缩,多瘤状突起,并具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小孔,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黄色。伏天雨后到桦、栎、槭树林中,若发现有一处先干,地面有灰白色蘑菇状白色菌体,即猪苓苗,掘泥土至30厘米左右处即有一窝猪苓。猪苓多寄生在桦、栎、槭树
4.习性分布 等植物的根上。焦作市山区均有生长。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5.采收加工 猪苓呈不规则的球块状或长形块状,大小粗细不等。外表面灰黑色或黑棕色,
6.药材性状 全体有瘤状突起和明显的皱纹,常附有泥土沙砾或寄主植物的细根。质坚实而重或轻松而软。折断面白色或淡棕色,略呈颗粒状,细腻,按之略软。气无,味淡。
本品以个大、外皮黑褐色、光亮、内色粉白、体重质坚、无泥沙者为佳。
7.性能与用法用量
(1)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
(2)功能主治:利尿,渗湿。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腹泻。
(3)用法用量:水煎服,6~15克。
8.加工炮制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浸泡12~24小时,捞出,润透后捶扁,挖去沙石,切0.2~0.3厘米厚斜片,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