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译的定义

1.翻译的定义

翻译本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之一。对于翻译研究来说,明确翻译的定义是第一要务。

季羡林说过,与翻译有关的可变因素很多,例如文化背景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难译易译不同、读者不同,等等。很难把各种不同因素综合起来,都纳入一条通则。从翻译本身的性质上看,有三种不同的定义:(1)翻译是艺术,是再创作,其代表人物有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文坛巨匠和林语堂等文化名人;(2)翻译是一门科学,其代表人物有董秋斯等;(3)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代表人物有刘重德、徐启升、张泽乾和孙致礼等。当然,还可从其他多种角度对翻译下定义。譬如,就翻译的目的而言,翻译是再现艺术作品,是传播外域文化;就翻译的功能而言,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流思想文化的桥梁,是不同历史背景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就翻译的主体而言,翻译是人类的社会活动,是译者跟作者对话,跟读者对话;从语言学角度看,翻译是一种同时运用两种语言的活动,是一种语际转换;从心理学角度看,翻译是人类一项极为复杂的心智活动;从逻辑学角度看,翻译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多层次的思维活动;从美学角度看,翻译是译者用自己的美学观对原文进行的一项特殊的审美活动;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就是在译文中寻找与原语内容相等的对应符号;从信息论角度看,翻译是把原语承载的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可见,角度决定观点,高度决定视野。

1.1 国内的翻译定义

贾公彦: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法云: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茅盾: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文学翻译应当是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朱维之:翻译是一种艺术,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艺术工作,不但要把原著的词句翻译出来,更主要的是要把它的思想、精神传达出来,还要把作者的特殊风格表露出来。

张培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吕瑞昌和喻云根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就是通过原文的形式(或表层),理解原文的内容(或深层),再用译文的形式,把原文的内容再现出来。不但是译词,还要译意;不但要译意,还要译味。

彭卓吾: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正确无误地(恰如其分地、等值地、确切地)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文字中去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就是发挥创造性,而发挥创造性就是运用辩证法。

陈宏薇: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

1.2 国外的翻译定义

雅各布逊(Roman Jakobson):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是用其他某种语言的完整信息来取代原文信息,而不是使用分离的符号单元。

奈达(Eugene A.Nida):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韦努蒂(Venuti):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中能指链来替代源语文本中的能指链的过程。

乔治·穆南(Georges Mounin):翻译应该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艺术。

卡特福德(Catford):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哈蒂姆(Hatim):翻译是“在某种社会语境中进行的交际过程”。

斯奈尔·霍恩比(Snell Hornby):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

尼采(Fredrich Wilhelm Niezsche):翻译是一种形式的征服。译者不仅仅可以省略掉历史含义的东西,还可以给现在增添新的暗示。翻译作为一种行为应该是非理性的、审美的、非伦理的,因此它是征服性的。过分的理性对文本的翻译是一种摧残,它捆住了译者的手脚。

海德格尔(Heydergel):每种翻译都是解释,而所有的解释就是翻译,把“解释”与“翻译”等同起来。

斯坦纳(George Steiner):理解即翻译。

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翻译是异域的审判。这种审判通过向读者展示异域的文化和语言,建立起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联系。

朱莉安·豪斯(Julianne House):用目的语中的语义、语用对应文本代替原文文本。

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理想的翻译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这样的翻译称之为综合性交际翻译(integral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译者应精通两种或多种文化,由于语言是文化内部不可分割的部分,译者也就相应地精通两种或多种语言。其次,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行为。换句话说,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但适用于文化相近的语言,也适用与文化并不相近的语言。

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Holmes):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具备了建立的条件和必要性,但不适当的学科命名是学科建设的一大障碍,“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是所有术语中最适合作为翻译学的学科名称的。

佐哈(Itama Even Zohar):翻译是受系统关系制约的一项复杂的动态活动,而不是比较语言能固定参数的、在先的行为。

图里(Toury):翻译是跨越系统边界的行为,是一系列程序;翻译是把作为某一种(亚)文化系统组成成分的符号实体转换成另一种(亚)文化系统的、潜在的构成成分的符号实体。

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翻译总是对原作的一种“改写”或“重写”(rewriting),受制于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个系统。

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西奥·赫曼斯(Theo Hermans):从目标文学的观点来看,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为了某种目的对原文文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纯语言”这个总体集合里,每种语言的意指方式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臻于完美,而翻译则是指向通往这种难以企及的最高境界的途径。翻译就是提取不同语言中的总体意念,即纯语言,不同的语言通过意指方式的和谐最终达到圆满。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翻译是发现文本潜在的意义,其隐含意义、边缘意义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文本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意义的传递,更主要是转换和调节。在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上,不是译文依赖于原文,而是原文依赖于译文。

保罗·德曼(Paul de Man):翻译是纯粹的语言活动。翻译和批判哲学、文学理论、历史一样,是从一种纯语言的角度来读原文。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翻译可以被读作翻译,作为具有自身存在价值的文本,使得透明性脱去神秘的外衣,使其被视为一种不同的话语效果并产生特殊的文化效应。

雪莉·西蒙(Sherry Simon):翻译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转换,而是无限的文本链与话语链中的意义的不连续的延伸。

巴巴拉·格达德(Barbara Godard):女性的话语即是翻译。

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翻译就是用译文语言传达的原文作者的声音;翻译就是原文作者意图的再现,但是要受制于译者,受制于译者头脑中意识形态的声音;翻译就是个人身体行为;翻译就是要把译者的身体反应完全彻底地表现出来;译者由此从幼稚走向成熟。

特佳斯维妮·尼南贾纳(Tejaswini Niranjana):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翻译一词不仅是为了表述一种跨语际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为了命名一个完整的问题系统或磁场(magnetic field)。翻译是指:与某些经典的再现和实在观念互证的翻译问题系统。翻译是一种传输霸权机器(hegemonic apparatuses)的话语之一(其他话语为教育、神学、史志编纂和哲学)——从属于殖民规则的意识形态建制。翻译也被认为是一个去殖民化(decolonization)的过程,通过翻译促使殖民文化摆脱前宗主国的文化束缚,改变殖民地文化的边缘地位,重塑文化身份,重新定位东西方文化间的关系。

盖亚特里C.斯皮瓦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翻译就是阅读,阅读就是翻译。

吉里·列维(Levy):翻译不是单向的行为,而是两种语言结构的相互交融。译者一方面必须考虑原文的语义内容和形式结构,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译文本身美学特征的整个系统。

玛利亚·铁木志科(Maria Flening Tymoczko):翻译的定义是换喻的,它是一种原文的部分或某些方面来代替整体的再现。

威尔斯(Willes):把原文话语变成最恰当的对等的译文话语。翻译是一项产生话语的活动,是在两种话语之间进行的如何使用语言表达的一个过程。

本雅明(Benjamin):所有的翻译,只是一种妥协,暂时的妥协,不可能一劳永逸。

克罗齐(Croce):理想的翻译应当是,译者读到一篇原文,把它放回熔炉即思维中,让它和译者本人的思想性格融为一体,然后由译者创造出来的新作品、新的表达形式。

纳博科夫(Vladimir Nsbokov):只有直译才是翻译。

费道罗夫(A.V.Fedorov):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巴尔胡达罗夫(Barkhudarov):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意义)不变的情况下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加切奇拉泽(Gachechildaze):翻译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艺创作,它如同原著的创作一样要遵守艺术的一般规律。文艺翻译是一种创作活动,即用乙语把由甲语写成的作品表达出来的再创作活动。它的任务不是寻求语言上的一致,而是寻求艺术上的一致;译者要再现的不是原词,而是原文所表现的艺术形象。翻译是原著艺术现实的反映过程,反映的是原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

安娜·丽洛娃(Anna Lilova):翻译是一项社会、文化和创造性的活动,关注译者的行为以及在文化碰撞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是历史的产物,而非科学的产物,而且翻译是具有多边多级的复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