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差异

第二节 英汉文化差异

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s,是由colere演化而来。文化一词的拉丁语的原义是“开发、开化”的意思。梁漱溟则认为文化是由生活决定的,生活是意欲决定的。由此形成三种不同的文化路向,他将世界文化分成以西方、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三种文化。梁漱溟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并非是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是性质的不同。文化类型是平等的,并无孰优孰劣的不同。中西文化是属于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很难简单地将其分优劣。

文化的源流传统决定着文化的基本精神,不同的文化土壤也造就了其本身特点和流变模式不一的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协调的现实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现世性的人伦关系为核心,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是内敛的。而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彼岸性的神人关系为目的,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的表现,在于中国文化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而西方文化重思辨,尚超越,学以致知。基辛格博士说东方人的思维习惯是在异中求同,西方人是在同中求异。吴森在论及中西文化精神基本差异时指出,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即科学、法律和宗教;我们的文化有两大基石:一为道德,二为艺术。但中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是,中国文化是艺术的,西方文化是科学的。

美国翻译理论家、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译者除了必须精通双语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之外,还必须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生态学(ecology)、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这样才能成为“杂家”、“一个真正的文化人”。王佐良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语言的翻译实质就是文化的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下面将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思维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