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翻译技巧
修辞的定义
陈望道认为:“修辞往往是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及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词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哈罗德·艾伦则认为:“修辞是有效地说话或者写作的艺术。”(Figures of Speech is the art of speaking or writing effectively.)我们可以把修辞理解为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说话和写文章要准确有效、切合情景,才能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恰如其分的表达要有综合运用语言手段的能力,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修辞学研究语言的运用,跨越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是语言研究的较高层次。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的过程。语言中有丰富的修辞手段,词汇和语法手段都可能具有修辞色彩。修辞知识内容很丰富,包括词语和各种句式的选择、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组织段和篇的一些基本要求,以及形成一定的语言风格等。在英语教学中,语法学习和修辞学习一样重要,前者是一种语言现象,后者是一种言语现象,说话或写作时,二者总是互相依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跟语言能力一样,修辞能力也是一般人所不自觉地掌握的,差别在于这种能力有高低精粗之分,更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口语,但是他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文字和书面语,并且提高修辞能力。所以,中国、希腊等文明古国很早就开始对修辞的研究,而且都先于语言本身的研究。修辞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庄子的寓言,两汉讨论《诗经》的赋、比、兴的文字,以及宋代陈骙的《文则》。在西方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的艺术》。自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修辞学以来,修辞在欧洲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修辞(rhetoric)来自于希腊语“rhetorike”,意思是“演说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文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和写作体系的形成,修辞已经从单纯的演说艺术发展为语言的艺术。
经过漫长研究的积累,修辞学归纳出来的修辞手法(修辞格)是各民族共有的,而每种手法如何表现,却各有千秋,这决定于各民族的语言特点、社会心理、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本族人熟悉母语的修辞手法,往往习焉不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对外语的表现手法却常感陌生而难以索解,更谈不上用于写作、翻译。这个困难要通过两种语言的修辞比较来解决。
修辞的种类
中国修辞学著作所列修辞格往往多寡不一,修辞格的名目名同实异或名异实同。修辞格如何划分大类,更是分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所列举的修辞格及其分类较有代表性,一般修辞学的论著大多在这个基础上增减变异。《修辞学发凡》列举了38种修辞格。(甲类)材料上的辞格:比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共9种;(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铺张、倒反、婉曲、讳饰、设问、感叹,共10种;(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品、回文,共11种;(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共8种。
在修辞格的分类上,根据表达方式与修辞内容的异同,分成以下十类:
一、借喻类:比喻、讽喻和借代。
二、拟夸类:比拟、模拟(摹状)、示现和夸张。
三、比照类:对比(映衬)、对偶、排比和层递。
四、复嵌类:反复、复叠、错综和镶嵌。
五、连珠类:回文和顶真。
六、直言类:警句、设问、感叹和呼告。
七、曲言类:双关、婉转、避讳、折挠、抑扬、反语和跳脱。
八、援引类:引用、用典、仿拟、省略、节缩和藏词。
九、拈就类:拈连、移就、顾名、序换和倒装。
十、别传类:析字、飞白(非别)、转类(转品)、降用、易色和换算。
修辞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三类。
1.音韵修辞格
利用语音特点的音韵修辞格。
2.语义型修辞格
即词义修辞格,是借助语义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的。语义型修辞格有一个共同点:在人们的脑海中引起某种意象。无论是引起类似意象的比喻,还是依赖对比意象的矛盾修辞法,还是激发联想意象的典故,都能使译者在一定程度上从译入语里找到较近似的等值翻译。修辞格翻译一方面要做到保持修辞格本身的色,另一方面还要实现内在的语言艺术。对比意象修辞格像矛盾修辞法、隽语、警句是建立在对比基础上的,所含意义与表达方式之间表面上相互矛盾,而实际上表达深刻的道理。激发联想意象的修辞格是典故。典故涉及广阔的知识面,因为一个词、一句话的典故就引出一段故事。它的背景、寓意等都是语境中所要考虑的。
3.结构型修辞格
结构型修辞格主要从形式和框架入手,通过句子结构的布局或者变化达到修辞的一种均衡、平行、复迭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把话语配列成串,达到节奏和谐、情绪激昂、气势磅礴的修辞效果。排比就是一种平行结构修辞格的代表。例如:
Who can say of a particular sea that is old?Distilled by the sun,kneaded by the moon,it is renewed in a year,in a day or in hour.The sea changed,the fields changed,the rivers,the villages,and the people changed,yet Egdon remained.
谁能指出一片海洋来,说它远古长久?日光把它蒸腾,月光把它荡漾,它的情形一年一样,一天一样,一时一刻一样。沧海改易,桑田变迁,江河湖泽,村落人物,全有消长,但是爱敦荒原,却一直没有变化。
上面的句子包含了四组排比,既有均衡美,又有参差美,令人百读不厌。原文和译文,不仅有结构上的对称和对等,还有同等的修辞色彩,同等的感受。
除此之外,结构型修辞格还包含有对比(antitheses)、突降(anti⁃climax)、突升(climax)等。译文和原文不能完全对等,但却能取得近似的反映效果。
根据英语修辞的特点,修辞格可从翻译的角度划分为可译、难译、不可译三类。修辞格的可译性是指,在汉英两种语言里,有其对应的修辞格,原语与译语在语义上和语言习惯上大致相同。可译的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委婉语、矛盾等。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原语中使用的修辞在译语中很难找到其对应的修辞格,或直译过来不能被译语读者所接受。对于这类难译的修辞格,应采取意译法,要尽可能加工,想方设法找到类似的修辞方式。意译的修辞格主要有:拟声、对偶、双关、扼式搭配等。原文修辞格无法在译语中表达出来,这就是修辞格的不可译性。原语与译语之间没有对等辞格,勉强找一个也往往意思出入很大。对这些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尽可能补救的办法有换格、加重语气、加上脚注等。不可译的辞格主要有:头韵、重名法等。
按照形式来分,修辞格可以分为比喻、夸张、双关、拟人、反语、重复、省略、委婉语、成语等。我们将按照第二种划分,对英汉修辞互译技巧进行探讨。
英、汉语言中共有32种对应的修辞格。两种语言中这些修辞格有些是形式和结构上相似,有些是内容和风格上相似,没有绝对完全的对等。本书择选比喻、比拟、委婉语、反语、夸张、双关、矛盾修饰、描摹、移就、排比、对偶/对照、重复、设问、倒装、层递、顶真、拈连、跳脱、省略、引用、呼语仿拟、低调陈述、同素连用变异这些辞格,逐一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