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环境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由于文化的产生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地理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学也表明,特定的生长环境使人们养成了特定的思维定式。多数人类学者和社会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化所处地域和自然环境不同,表现在不同民族对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而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发展了商品经济,商人住在城里,发展了与其相适应的与家庭式或家邦式截然相反的社会组织。而英国也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所以,英语中有很多词语和表达都和海洋有关。然而,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内陆,气候属温带,这就使中华民族发展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并养成与其相适应的生活习惯,土地自然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因而汉语里有许多与“土”有关的词语。中国文化起源于农业,牛在农业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它勤劳忠厚、性情温和,深受中国人民的赞许,鲁迅笔下早就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而游牧是西方文化的起始,所以西方人与马的感情颇深,由此,中西方有关牛和马的表达法就非常多,比喻某人力气大时,汉语有“力大如牛”,英语则是“as strong as a horse”;汉语说“某人像牛一样勤劳”,英语就为“to work like a horse”。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有着不同的态度或表达方式。譬如说,中国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的流向是从西北向东南,所以自古就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而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所以美国人常用“from sea to sea”来表达全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