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一)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的内涵及意义
校本教学研究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围绕学校遇到的问题而开展的研究,但不仅限于“学校”,其研究人员也不完全都是来自本学校的,还有校外的专业研究人员。没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教师会故步自封,不能得到实质性的研究结果。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各级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等。
专业指导的实质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以及重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专业研究人员那里获得直接指导,并获得研究方法和技能。
校本教学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个不容易跨越的“真空区”,专业学者是促使一线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实践的领导者,充分尊重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倾听问题,提供信息,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与一线教师相比,专业研究人员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与专业的素养,具有广阔的视野,并且熟悉国内外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专业学者参加本校的教学和研究,可以让校本教研更上一个层次。没有“外部”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基于学校的教学和研究通常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并且很难获得理论上的突破与更新。因此,专业研究人员理论领导和专业引领是校本教学研究得以深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专业引领的形式
指导中小学教师,只谈理论太抽象,往往指导不到位;只凭经验,手把手地教,容易越位。因此,必须用适当的形式进行专业引领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学术专题报告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会不断出现急需解决的专业理论、边沿理论、跨学科整合等问题,可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到学校作学术专题报告,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课程改革,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对教学的认识,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2.理论学习专题讲座
聘请资深课改专家围绕某一课程理论作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3.教学疑难问题咨询
专业人员通过网络、电话、座谈等多种形式,解答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教师通过一次次的聆听和对话,在交流中不断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4.提供信息
专业研究人员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通过网络、信函等形式介绍课程改革的知识,使其了解相关信息,拓宽知识背景,为其提供丰富的信息大餐。
5.课例指导
课例指导是指专业研究人员针对课堂指导方面的问题,与教师一起讨论和分享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会提出新的关注点和问题。因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改变教师自身的固有观念,通过专业研究人员的引导可以帮助教师增加改革理念的“冲动”。教师逐渐理解并领会具体教学案例中嵌入的课程开发概念,完善认知结构,更新专业理论知识,然后获得建构理论和专业成长的机会。
一项关于“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6]
6.教学现场指导
教学现场指导指的是专业人士对一线教师在备课、听课、讲课等方面进行的指导。这是专业研究人员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的零距离指导。一项针对教师最有用的听力和评估方法的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在整个行为过程中进行反思。学校聘请了外国著名教师和外国专家,例如国家特级教师、教学机构和教学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了导师小组,可以参加一些实习活动,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在教室中提供面对面现场指导,并通过与教师一起反思、体悟、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现场指导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
7.专业研究人员参与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
专业研究人员参与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和教师共同做课题研究,在做课题研究过程中和教师共同发展。
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校外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指导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只有教师自身将自我反思做到位,才能进一步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借助校外教师的力量,更进一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注重这三者之间的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