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校本研修的科学目标,规划校本研修的正确方向

一、确定校本研修的科学目标,规划校本研修的正确方向

科学合理的校本研修目标的制定,不仅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并且深刻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在长期的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及发展愿景,根植于教师、学生素质综合提高的实际需求,切实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校本研修目标,来引导师生的和谐发展,幸福成长。为此我校采取以下两点做法。

(一)明晰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学校发展目标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成为校本研修领域普遍为人们所采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学校发展目标在国际学校管理改革的背景下,适应学校管理的现状和改革需要,开始走进我国中小学管理的新实践。学校发展目标规划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师专业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更新学校发展目标,正确定位,深度挖掘学校底蕴,最终确定“适性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通过加强适性教育的内涵建设,走教育的品牌之路。学校积极以“建设适性校园环境,建构适性教育文化,加强适性教育管理,培养适性教师团队,创设适性教育课程,打造适性教育课堂”为抓手,以“共同经历、彼此滋养”为策略,主张尊重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研磨学生;通过激发师生内在的生命动力,张扬个性,形成实验小学独特的“尊重、激发、共生”的律动教育场,努力创造适性教育,让每一位师生能够和谐、幸福、灵动发展。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精粹为指导,以求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努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锐意进取,启迪学生的心灵,发展自我,促使学生超越自我。

(二)聚焦教师专业成长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内在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自主实践,主动获取外界评价的信息,以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合理的校本研修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唤起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充分调动教师寻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这样,引导教师制定恰当的自我发展规划就成为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我校将教师发展规划从性质和时间两个维度思考,来确定教师发展的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是指教师要达到的基本专业素质要求,即教师为完成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必须达到或具备的素质条件。例如,系统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正确理解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对学科知识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为完善基础性目标的达成,学校组织各类型培训,开设自主课程,利用课程菜单,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资源与实践载体;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与发展规划,明晰教师职业发展的道路;构建教师发展规划的三个层次,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增添动力。

发展性目标是为了使工作做得更好,扩大成效,针对自身的优势素质所确立的扬长型目标,一般是指教师在一定发展基础上就某一方面提出的更高、更新的目标。例如,一些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为了让自己能在某些方面更具有特色而制定的个性化的目标,形成某方面的教学特色或风格等。

为保障教师发展性目标的实施,满足教师的多方面需求,学校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以聘请专家、研讨、读书等方式,开设菜单式课程,供教师自主选择。专家课堂上,丰富的素材、生动的讲解,使每一位教师受益匪浅;专家案例与理论资源,定期呈现在网络上,供教师自行下载、学习;自主阅读,为教师提供选择的机遇,学校除定期组织教师集体阅读外,还应鼓励广大教师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大家提供自主书单,由学校统一购买,既增强了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又尊重了每一位教师的权利;教师发展档案,囊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每一方面,从教育理想个人三年规划、五年规划的设定,从教案设计、教学实录、说课设计、教学反思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成长档案记录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每一步,提供了大家可相互参考的经验和借鉴。

学校还将教师发展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新锐教师、风采教师、在线名师。将目标指向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而且每一个目标明确具体、恰当可行。学校指导教师把所提出的目标进一步分解为一系列的“心理、行为特征”,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标志性说明。

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学生课堂的生活状况的好坏决定于教师和教师对课的设计的优劣。校本研修的主题更多地从学生出发,从课堂教学出发,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校把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校本研修活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