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J].张成林,译.紫光阁,2010(4):63—64.
[2]刁永宏,王樊科,杨保林.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石油教育,2000(6):19—20.
[3]方凌雁,张丰.教研工作的价值与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3-07-10(9).
[4]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高尚刚,徐万山.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6]高长梅,苟萍.教育科研专题研究与指导[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7]高长梅,苟萍.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8]刘永舜,董志斌、赵卫胜.做最好的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55个途径[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9]刘元.中体哲理故事精编[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10]柳海民.当代教育理论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57—62.
[12]欧阳明.教师的学习与发展[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
[13]涂三广,何美.基于标准的中职教师专业素质调查:问题与建议[J].职教论坛,2016(30):27—29.
[14]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15]王屹,黄艳芳,郑小军,等.中职师资定制化培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11—15.
[16]吴卫国.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研究,2001(1):34—36.
[17]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59—63,76.
[18]徐世贵,刘恒贺.校本教研模式探寻[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19]严先元.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0]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1]张康桥.为什么做教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2]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17—21.
[23]张民生,金宝成.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4]赵雪,李蕾蕾,赵宝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55—59.
[25]钟启泉.新课程教师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6]周广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7]罗树华.教师发展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8]缪剑峰.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反思与规划[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0):21—23.
[29]段晓明.简介英国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