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反思式教研的内容
自修反思式教研的内容包括读书、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
(一)读书
如果说有一种最方便、最快捷、最省时、最有效的教师专业能力的学习手段,那就是读书学习和工作实践。而近年来这种最基本、最常规、最经常的教师培训提高的方法途径被轻视了,被忽略了。
书籍是知识、技术、情感、理论等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和有经验、有思想、有智慧的人的沟通和对话。读书能使人丰富、厚重,所谓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能医愚,使人聪明。有所作为的人,书读得都比较多。读书对教师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能让教师超凡脱俗。可以说,读书能把教师差距拉大,读书是“经师”和“人师”,是“庸师”和“高师”之间的一级阶梯,不读书的教师往往总是简单的劳动者。
读书少是造成教师专业成长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教师手中除了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外,什么都没有。在一些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整日被“正统”的作业、教科书或工作压力所包围,他们很少去看课外书。甚至现在一些教师培训注重的也是听报告或讨论,忽视教师个人读书,那么这种文化现象势必造成教师专业化的“贫血”,而一旦搞研究课,教师就感到“黔驴技穷”。另外,读书对教师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后记
所谓教学后记是指教师上完一节课,及时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学顿悟、教学中的精彩瞬间等写成书面材料,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学后记又称“课后小结”“教学笔记”“课后备课”等。
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个认识规律来看,教学后记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所起的正是一种承前启后、不断深化认识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教学经验积累来说,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对外学习吸纳;二是对内总结反思。因为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度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而已。
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有时只有敢于否定自己才可能超越自己,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与学之所以能“相长”,贵在教学后能及时反思,吃一堑长一智,教学反思是一种聪明之举。正是沿着这条看似平常但又不平常的路,走出了一个个出类拔萃、教绩显赫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后,回过头来思索自己过去做过或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
教学反思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反思者可能要伴随着一系列的回忆、分析、比较、判断等思考活动。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