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
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其实是一种对教师心理进行干预的过程。通常是采用外部条件的刺激来激发教师进取的斗志,进而提升效率、改进工作。这种激励效果体现在,教师为了达成目标而保持积极工作的状态、对工作的饱满激情和充沛精力、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激发教师的积极进取精神,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坚定教师的职业信念,提升价值追求。在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促进教师内在积极性的发挥。观念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能引导着教师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另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观念提升,让教师自觉参与教学改革。第二,要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教师参与改革。学校领导作为教师中的表率,自然而然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因此,学校领导要严于律己,冲在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的第一线,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广大教师,调动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感受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很多情况下,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人们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师成功的愿望,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校本教研给学校带来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工作成效和愉悦,并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加理想的发展。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开展教研活动的平台,如开展有主题的教学研究课(包括对外公开课);举办教学节,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定期举行教学研究工作会议和教育科研会议;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学校定期编辑教科研论文集和教师教育教学案例集;开设教育论坛,等。在学校营造有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创设良好环境,形成推动机制
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的支持性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推动机制。它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首先,要把学校建设成民主、愉悦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教师在教育改革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其创造力是在集体中发挥出来的。因此,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非常重要。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会碰到很多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实际问题,应通过思想发动、观念先行、课题带动、学习支撑,在学校中形成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教师间应团结和谐、互相帮助,碰到问题相互探讨、共同解决,取得成果后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同时,倡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自主发展空间。
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推动机制,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干训领导小组、新教师培养考核领导小组、教学实践考核领导小组等,制订校本教研规划。在此基础上,制订新教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题规划,落实课堂教学常规的实施意见等,并建立各类发展性评价激励制度。这些小组的建立、规划的制订、制度的建设,都将有力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有力地激励教师自主地、自觉地投身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去,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活环境。
(四)帮助教师获得成功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很被动,一方面自己很想为教学改革做出一些贡献,而另一方面又受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制约,这就造成了一种很尴尬的教研局面。因此,当下的教学改革面临着很多的任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然后逐渐帮助教师提高自信心,获得工作上的进步与成功。
一方面要重视理论培训,要在推进校本教研的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包括专家报告会、学术交流会、读书活动会、专题研讨会、新课程论坛等活动,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吸收和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另一方面,借助于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同伴互助,对教育实践中发生在自己或自己身边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见效相对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