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即课题,培植研究氛围

一、问题即课题,培植研究氛围

(一)树立“问题意识”

学校教师实践中的、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校本教研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教育智慧、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过程。帮助、引导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帮助他们养成思考和怀疑的习惯。

(1)指导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和发现教育和教学现象,对这些现象和事实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找出异同,并提出真正的问题。

(2)指导教师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例如,反思事件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利弊是什么,规则和特征是什么,可以进行哪些改进和完善,如何选择最佳方法和途径,以及有什么新发现,等等。

(3)学校应通过制度建设和团队建设,激发教师思想的火花,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例如,实施教学问题累积制度,要求教师结合教科书,探索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并定期提出具有研究性或混淆性的问题,或提出既有深刻性又有独特性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和研究小组活动,组织老师一起进行讨论和解决。如果存在很多具有混淆性或无法解决的难题,就邀请相关专家到学校,通过作报告、开讲座和对话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

(二)培植研究氛围

为了使教师成为真正的教学及其研究的主人,他们必须承担一定的教研课题,不断研究和更新教师的教学概念和实践,反思教学实践、教学概念、学习行为和教学效果,并逐渐形成对教学现象和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

所谓的研究是一种基于学习、探究、协作和模仿的创造性活动。简而言之,参与研究的人是团队合作关系,通过现象的收集、归纳、分类、辩证思考,找到客观规律。研究意识是寻求更多理性的意识,即打破砂锅问到底,从事实中探求真相并认识真相的意识。只有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状态并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才能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能力,并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通过研究工作形成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教师职业的生活方式。

在培养教师研究意识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教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这些方式和方法易于操作并且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常问自己:我们正在研究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且值得研究的吗?我们使用什么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和步骤是科学且适当的吗?研究结果应如何表达和推广,结果是否科学有效?教师应将学习作为一种基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生活,将教学、研究与生活融为一体,并有意识地发展和创新,发现并了解教育和教学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