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自我规划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前提,每个教师都是复杂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时空环境的变化,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通过不断的自我分析认识自己,是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的重要手段。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分析规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我在哪里?—认识自我发展阶段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都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成长的阶段性。根据教师成长与发展阶段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有利于确立今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教师从入职到成熟,一般要经历起步、发展、成熟、创造阶段。①起步阶段。在教师成长的起步阶段,教师角色意识浅薄,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不完整,对教育教学工作不熟悉,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将所拥有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缺乏稳定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可塑性强。②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教育教学基本功较熟练,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好学,并对教育研究产生兴趣,可塑性较强。③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教师具有以下特点:能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负责;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知道如何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能系统地思考教学过程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善于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④创造阶段。这是教师由熟练工作的时期开始进入探索和创新的时期,创造阶段的教师具有强烈的改革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形成了成熟又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很强的教育研究能力。
自我发展阶段的分析要求教师:首先,必须系统熟悉教师成长阶段理论和成长规律。其次,教师以自我观察、访谈问卷、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等形式,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判断自己当前所处的阶段。再次,把握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任务。
(二)我是谁?—认识承担的角色和自我特征
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和与身份相一致的行为规范。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人,这个角色的特殊性和其相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自身的特征。同时,从教师成长来看,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优秀教师存在着有别于一般教师的众多特征。
教师谋划自身专业发展,应该剖析自身特征,给自己正确定位,以更高的目标来调整自己。①思考自己在学校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如科任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处室主任、校长等等。各教师有可能既是学科骨干教师,又是班主任;也有可能既是学校领导,又是担任学科教学的教师。②分析自身特征。包括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如志向、兴趣、潜能、性格等,以及确认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如从教目的、抱负水平、成就动机、生活工作追求等。③判别哪一个角色更适合自己。概而言之,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有两种,即教学角色和行政角色。由于工作的需要,有的教师既担任教学角色,又担任行政角色,两种角色之间有时会产生冲突,这时只有否定一个才有可能满足另一个。同时,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全身心担任一种角色。因此,教师要谋求专业持续优质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特征与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角色定位。
准确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师教书育人应承担的基本角色。优秀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言人、心理保健者、纪律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学生的榜样等多种角色的复合体。其次,积极促进自身角色的发展。由于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教师角色的内容和要求也必须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自身角色不断地进行适应与调整。再次,正确对待角色冲突。面对角色冲突时,应立足于工作需要和个人能力特征、抱负水平等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我的环境如何?—社会环境分析
分析和了解社会环境因素,有利于个人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取得专业发展。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有:①政治制度和氛围。包括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等。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国家及政府的教育政策、法规和对教师的关注程度以及政策变化,尽可能适应政治环境的变化。②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对教育的投入、教师的工资、消费水平等。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社会发展方向、生活方式的转变、价值观的变化、社会道德标准的变革、对文化的追求、教育和教师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对就业谋职的影响。④科技发展水平。指新科技、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对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影响。⑤学校文化环境。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如学校物质状况、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组织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学校历史传统等。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要求:首先,教师要宏观思维。教师要时常把自己放在特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社会背景中考虑,决定自己的未来发展。其次,要注重对学校环境的分析。社会环境因素对教师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学校文化环境体现出来的,学校环境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环境认真分析,有利于教师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影响,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我的总体状况怎样?—现状分析
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后,就要对自身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劣势和不足,消除或避免威胁,创造和利用机遇,谋求新的发展。
现状分析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就是对自己个人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分析。①优势。是指自己出色的方面,尤其是与人相比具有优势的方面,如丰富的经验、宽阔的知识视野等。②劣势。阻碍自己发展的不足之处,与他人相比处于落后的方面,如专业思想淡薄、课堂组织水平低等。③机会。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因素和时机,如课程改革的影响、进修、调动等等。④威胁。即存在潜在危险的方面,如文凭、工作压力、没有专业提升的时间和机会等。
教师进行现状分析要注意:首先,对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应更多侧重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水平、教学实力和存在的问题,而对威胁和机会的分析,则需要更多地着眼于外部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对面临的各种机会进行评估,确定专业发展目标,把握最佳发展机会。
(五)我要到哪里去?—目标的确立
有效的专业发展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有了目标,便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分为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①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教师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时间30年以上。人生目标的勾画必须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基础上,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②长期目标。时间为5年以上的目标,设计时以勾画轮廓为主,通常比较粗略,不具体,可能随着学校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而变化。③中期目标。时间3~5年,要与长期目标保持一致,比较具体,有较明确的时间,可做适当的调整。④短期目标。时间是1~2年,是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具体化,是最清晰的目标。
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目标应注意:首先,确立目标通常是先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将其分解,根据自身境况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其次,实施目标通常是从具体的、短期的目标开始。再次,在制定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时要多考虑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时则要多考虑组织因素。
(六)我该如何走?—寻找专业发展路线
发展路线是指教师应该从什么方向发展自己,即为自己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它是专业发展与规划的重要环节,路线不同,专业发展的要求也就不同。
寻找专业发展路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希望向哪条路线发展。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理想和成就动机等主观因素设计自己往哪条路线发展,以确立自己的目标取向。②适合往哪条路线发展。主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经历、特长、学历、家庭背景等一些客观条件对专业发展路线的影响,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③能朝哪条路线发展。主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和组织环境等,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④哪条路线会取得发展。选择自己希望和适合的发展道路后,进一步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判断自己的这条专业目标的实现路线是否会取得发展。
发展路线选择要注意:首先,要对教师职业生涯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自身和环境因素,权衡利弊,做出路线的选择,挑选出实现自己目标的路线。其次,发展路线的确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变化而不断调整,但不能偏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