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一)选准话题

一个好的沙龙就如同一个燃料充盈的大火炬,而一个好的话题则是一根神奇快速的导火索。在沙龙中,首先要选准话题。话题要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教师沙龙是带着问题探讨,领受理念求索的。因而,沙龙的话题既要前瞻,又要务实;既要有对教育现状的反思,又要有对理想教育的预构。

前瞻的话题能启迪思维,激发理想,把人带向辽阔高远的新境界;务实的话题能促人反思,直面现状,使人感受研究的必要性,感受研究与实践的“亲密接触”与“水乳交融”。

(二)体现层次

沙龙除了有鲜明的导向性,还要体现层次。沙龙应针对不同的对象,确立不同的主题。对有相当科研素养的教师可以组织比较宏观和前沿的教师沙龙,如“走进校本教研”“学生差异之我见”,着眼于理论探索与理念确立。对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基础的教师则可以组织比较宏观和实际的教师沙龙,如“好课的标准谈”,着重于观念更新与艺术探讨。对上岗不久、教科研才起步的青年教师则可以组织较为微观和敏感的教师沙龙,如“青年教师成长阶梯”“课堂教学中的应变机制”,着力于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解决。

(三)充分互动

教师沙龙应该是互动的、开放的,应慷慨而公正地给每一位参与者以话语权。平等与独立、开放与互动,使沙龙成为思想激荡的大磁场。与大师对话,偕同行切磋。教师沙龙在“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迅速地接受新信息、新理念,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地把困惑与探索的问题摆到桌面上。

(四)成果激励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教师沙龙,除了唤醒、鼓舞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热情外,很重要的一点则在于激励:激励探索,激励争鸣,激励建言。深化与物化是沙龙的后续,也是沙龙富有不竭内驱力、持久吸引力的保障。及时地整理,积极地发表,对于沙龙的“做大、做强、做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