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也是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还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地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教师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它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例如,长沙市开福区紫凤小学是一所合并的小学,师资并不突出,学生来源不是特别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将学校文化建设定位于两种策略—“草根式效应”和“群体效应”。第一是“草根式效应”。草根式效应是这样假定的:“如果,我们在适当的土壤中播下一粒改革的种子,这颗种子就会发芽、生长。如果我们再在其周围培养适当的土壤,这颗种子就会如生长的草根一样漫布原野。紫凤小学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播种好这粒改革的种子,然后让它蔓延而产生‘草根式效应’,从而实现学校全方位的改革。第二是‘群体效应’。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校长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讨、决策。这种着眼于全体的办法,就是‘群体效应’。它将从根本上启动个体效应,使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围绕新课程实验而努力创造性地工作,使课改有取之不竭的动力。”由这两种效应产生了两种文化:草根文化和红杉文化。
红杉是生长在美国加州的一种树,它高大挺拔,达90米,但其根部却浅浅地扎根于浅土层。为什么能如此屹立不倒呢?研究发现,没有独立壮大的红杉树,只有彼此根部紧密相连的红杉林。
红杉启发了紫凤人,在紫凤,成功不能只靠一个人,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校外人士之间,必须努力形成一个整体,伸出学习的根系,吸收成长的养分,不断向上攀升。
现在,你走进紫凤,单看紫凤人个体,也许称不上优秀,甚至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他们组合成的这个群体却孕育着一种精神,那就是红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