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流程的建构
(一)研究方式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二)教研流程
有关校本教研的具体流程我们不妨总结为以下几种。
流程一: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反思。
在这一流程中,首先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相关问题,这一问题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个人针对该问题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和反思解决原有问题,并在新的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新的反思,如此反复,以至无穷。
流程二: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解决问题。
这一流程是在上一流程进行过程中,当教师发现的问题通过自我反思和搜集资料不能解决时,则通过教师共同体共同研讨,以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再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的新的反思,如此反复,以至无穷。如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则进入流程三。
流程三: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材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不能解决—教育专家研讨—提出共识性方案—教师实施验证—修订方案—解决问题。
流程三则是在通过流程一、二都不能解决所发现问题时,把所发现的问题转入教育专家研讨这一程序,教育专家通过共同探讨提出共识性的方案,然后把这一方案交给教师实施验证,一直到问题解决。
从以上流程我们不难看出,在校本教研中,只有教师才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其他人员只能起辅助作用,是作为课程具体实施者、开发者的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了问题,而后引发出了研究课题,进而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