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校本研修的实际内容,立足于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针对调查发现,校本研修开展时,内容缺乏针对教师的需求调查,研修的内容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实际相脱节,研修的内容单一,本研究结合本校一些经验做法,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校本研修的内容要针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1.对教师的研修需求进行实际调研
教师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是研修活动的参与者,但是在实际中,教师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了,研修工作忽视基层教师的主体性,没有考虑教师的需求,没有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这种研修只能是低效的。有效的、高效的研修,既要基于改进工作的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点,又要从教师的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化需要,进而来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为此,教育培训机构及学校应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分析、定期的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师需求信息,确定阶段性校本研修计划、目标,使校本研修活动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双向需求。
2.对教师的研修需求进行评估
研修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将研修中的收获所得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因此,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的研修需求进行评估,保证研修内容安排的科学性、高效性;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座谈会议、学生座谈会议,获得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发展以及自身教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惑改革的方案;通过对教师的听课,如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针对评估的结果,确定教师研修的真实内容,划分研修内容的主次及优先序列,使校本研修真正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研修的内容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
校本研修融工作、学习、研究为一体,对校本研修内容的选择,也应立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其内容应涵盖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侧重。我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注重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提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学习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
1.培养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的专业态度,是他所具有的人格修养、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兴趣、专业性向、专业伦理等非智力心理因素,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情意,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校本研修内容的选择,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情意的培养。
2.研修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教师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专业知识,它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发展性知识。校本研修的内容要针对教师根据学科自身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本体性知识进行研修,并以专业学科为载体,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融汇,帮助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进行跨学科知识的研修。
研修活动中,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根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思维模式,学校应建立符合校情、师情、学情的,具有学生思维特质的“校本习题库”,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挑战性学习资源。挑战性学习资源,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差异,提供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能够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挑战及跨越的学习资源。怎样甄别、选择、创造有效的挑战性学习资源?在操作中,本校老师们充分发挥了合作、互助的传统,广博收集、充分占有教学研究资料,深研考点,潜心参悟每一道习题,设计了“6:3:1”习题式资源,让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基础的学生得到多元发展。
为了保证每位教师作为教育家的成长,学校以微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打造教师风格特色,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之路。随着校本研修的不断深入,学校帮助教师们打造个人教学某一点、某一方面的特色,实现教师学科特色的“微创新”。每位教师经过深刻思考,确定了自主研究专题,每位教师塑造自己的学科专长。学校积极为教师们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微课题”推介的形式进行研究成果发布。
3.磨炼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备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技能和专业能力,校本研修也应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研修,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程开发与资源整合能力、其他基础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教研和科研能力。其中,教师的教研和科研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的研修、教育研究方法以及科研的思想方法和理念的研修,可以从问题的提出、科研的立项、搜集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等不同层面来进行研修。
我校以“过三关”为依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区域推行的“过三关”及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底蕴的提升。在实施过程中,我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开展学科知识讲座,组织典型课例听评课诊断,加强习题研做,进行学科知识检测,针对检测结果与教师进行个别交流、自我分析,开展学科基本功竞赛、岗位练兵活动等,提高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及驾驭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