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车站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客流的节点,是乘客出行的基地,乘客上下车及相关的作业都是在车站进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列车到发、通过、折返、临时停车的地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轨道交通线路的电气设备、信号设备、控制设备等集中的场所,也是运营、管理人员工作的场所。
根据车站建筑的空间位置不同,车站一般包括主体、出入口、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根据功能的不同,车站主体可分为站厅层、站台层和设备区。车站的主体是列车的停车点,它不仅是供乘客上下车、集散和候车的地方,一般也是办理运营业务和放置运营设备的地方。
(1)出入口。出入口用于吸引和疏解客流,其规模与出入口的乘客总设计流量有关。出入口一般布置在街道交叉口,以便大范围地吸引和疏解客流。
(2)站厅层。站厅层用于售票、检票,是布置部分服务与控制设备的场所,一般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根据客流量的大小,在不影响客流集散的同时,可以在站厅层设置商业用房。有些车站的站厅还可考虑与地下商业街连接在一起布置。在站厅层的两端一般有设备用房、管理用房及辅助用房。
(3)站台层。站台层是供乘客上下车的平台,是分散上下客流、供乘客乘降的场地。站台的大小取决于远期预测的高峰小时客流量。站台层也设有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一般不设辅助用房。站台层常用的站台形式有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岛、侧混合式站台。
(4)设备区。设备区是安置各类设备、进行日常维修及设备保养的场所,主要包括环控机房、事故风机房、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通信测试室、环控电控室、消防泵房等。
(5)通道。通道是乘客进出车站、出入站台及换乘列车的必由之路。通道的数量和宽度不仅要方便乘客出入车站,满足高峰小时的乘客通行需求,还要满足紧急情况下乘客快速疏散的要求,同时要兼顾与城市公路互通的功能。因此,通道的设计要与车站的总体设计相适应。
(6)通风道及风亭。车站是乘客非常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地下车站,人流密集,环境相对封闭,很容易造成车站环境空气污浊。为保证乘客及车站工作人员的健康,地下车站都设置了环境控制系统,可以不间断地进行空气置换,以满足车站空气清新的要求,因此要设置相应的通风道和风亭以进行通风换气。
(7)管理用房。管理用房是车站工作人员的办公用房,包括车站控制室(简称车控室)、站长室、站务室、广播室、票务值班室、售票亭、会议室及警务办公室等。
(8)辅助用房。车站的辅助用房包括卫生间、洗手间、更衣室、清扫工具室等。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上述各功能区的正常运营,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如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消防系统、给水排水系统、车站低压及照明系统、站内客运设备、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等,以满足各功能区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常见的地下车站,其出入口设置在地面,一般应尽量设于地面交通车站、停车场附近,以形成较好的换乘组合,并保证高峰时段客流通畅。地下车站的站厅一般设置于地下一层,地下站台则设置于地下二层,地面出入口、站厅、站台之间要设置快捷可靠的乘降设备,如楼梯、自动扶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