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调整原则和方式

二、列车运行调整原则和方式

1.列车运行调整原则

列车运行调整原则如下:

(1)按图行车,提高列车正点率原则。列车正点率是衡量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运输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列车运行调整中,要加强调度指挥水平,严格按图行车,提高列车正点率,确保列车正点运行。

(2)单一指挥原则。行车调度员要努力提高调度指挥的科学性,在列车运行调整的过程中,与行车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服从行车调度员的集中统一指挥,各级领导主管领导对列车运行的指示要通过所在线路的行车调度员去实现,坚决杜绝出现多口或多头指挥,维护调度命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下级调度服从上级调度指挥原则。在列车运行调整中,必须严肃调度纪律,下级调度必须服从上级调度的指挥,行车值班员必须听从行车调度员的指挥。

(4)安全生产原则。调度指挥必须坚持安全生产原则,正确、及时地指挥列车运行。杜绝因调度指挥不当造成事故隐患,当出现危害行车安全的情况时,要正确、及时、妥善地处理,提高应变能力。行车调度员必须正确、及时、清晰地发布调度命令,以保证列车安全为重点,组织列车安全运行。

(5)按列车运行状态及等级进行调整原则。行车调度员在进行列车运行调整时,对处于正常状态下运行的各次列车,应按列车运行图正常办理;对不能按列车运行图运行的列车,应及时做出调整,尽快恢复其正点运行。在调控上,晚点列车应服从正点列车,一般列车应服从重点列车。列车等级顺序依次排列为专运列车、客运列车、调试列车、回空列车、其他列车,在抢险救灾的情况下,优先放行救援列车。

2.列车运行调整方式

列车运行调整分为自动列车运行调整和人工列车运行调整。

(1)自动列车运行调整。在执行自动列车运行调整时,ATS系统不断地对计划时刻表与列车实际所在位置及时间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同时,系统将在预定数值的基础上自动产生列车的出发时间。同时,系统能计算出每列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停站时分与每个区间的运行时分同时刻表的偏差,常态下列车相关的运行将消除任何时间偏差。

(2)当列车运行偏离运行图的时间偏差超过定义值时,MMI工作站将发出警告。系统可自动采用调整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偏差对后续列车运行的影响。由于受到车辆性能、线路条件和站停时间等约束,当这种误差较大时,往往不可能一次性调整到位,此时系统可采取弹性的调整策略,通过改变前后多辆列车的运行状态,逐步消除当前列车的运行偏差对系统总体的影响。

(3)人工列车运行调整。若列车实际运行偏离时间超过自动列车运行调整的能力,或者列车运行秩序较紊乱时,控制中心ATS可执行人工干预功能,由行车调度员进行人工列车运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