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锁系统控制
联锁的目的就是防护进路,其主要工作为进路建立和进路解锁。
1.进路建立
进路建立是指从开始办理进路到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开放的这一阶段。进路建立的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办理进路。采用双按钮进路式选路法,操作人员按压进路的始、终端按钮以确定进路的范围、方向(接车方向还是发车方向)和性质(列车进路还是调车进路)。
(2)选出进路。根据已确定的进路范围自动选出与进路有关的信号机、道岔和轨道电路,检查并确定其是否符合进路开通的条件。
(3)转换道岔。道岔控制电路动作将选出的道岔转换到规定位置。
(4)锁闭进路。道岔转换完毕后,需锁闭道岔和敌对进路,以确保行车安全。进路锁闭后,从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至进路的终端在控制台上显示白光带。在集中联锁的道岔区段,进路锁闭的实质是由构成该进路的各轨道区段的锁闭构成的。
(5)开放信号。满足以上条件后,信号机自动给出允许显示,指示列车或车列驶入进路。
2.进路解锁
进路解锁是指从列车或车列驶入信号机内方到出清进路中全部轨道区段为止的这一阶段,或者指操作人员解除已建进路的阶段。进路解锁即解除对道岔的锁闭和对敌对进路的锁闭。
可根据列车或车列是否驶入进路为分界,根据解锁条件和时机的不同,将进路解锁分为取消进路、人工解锁、正常解锁、中途折返解锁及故障解锁。无论何种解锁,都必须先关闭信号,后解锁进路。
(1)相关概念。一般将信号机外方的一段或几段轨道电路区段称为接近区段,接近区段的长度是由列车或车列的运行速度决定的。信号开放后,根据接近区段是否有车占用,进路锁闭分为预先锁闭和接近锁闭。信号开放后,接近区段无车占用时的进路锁闭称为预先锁闭,接近区段有车占用时的进路锁闭称为接近锁闭。进路锁闭的方式不同,办理解锁的手续也不同。
(2)列车或车列未驶入进路的解锁方式。
①取消进路。进路锁闭后,信号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开放,或者进路处于预先锁闭时,操作人员将办理取消手续解锁进路。
②人工解锁。信号开放后,进路处于接近锁闭时,操作人员根据需要办理人工解锁手续,进路需经过30 s或3 min的延时才能解锁。延迟时间是从信号关闭时算起,设置延时解锁是为了防止解锁原有进路改为其他进路时,处于接近区段的列车或车列可能由于停车不及时冒进信号而压上正在转换的道岔。延时能够确保列车或调车机车有足够的停车时间。对于接车进路和正线发车进路规定延时3 min,对于侧线发车进路和调车进路规定延时30 s。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由于列车的行驶速度较慢,延时一般采用30 s或1 min。
(3)列车或车列驶入进路的解锁方式。
①正常解锁。正常解锁也称为逐段解锁,即列车或车列按顺序占用和出清进路的各轨道区段后,进路上的轨道区段自始端至终端自动解锁,一般采用三点检查法,如图2-18所示。当满足以下条件时b区段自动解锁:
a.前一轨道区段a和本轨道区段b同时被占用。

图2-18 三点检查法
b.前一轨道区段a出清并解锁。
c.本轨道区段b和下一轨道区段c同时被占用。
d.本轨道区段b出清且后一轨道区段c被占用。
逐段解锁形式有利于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②中途折返解锁。在折返作业时,列车或车列未压上或部分压上的轨道区段能够随着列车或车列的折返而自动解锁。
③故障解锁。随着列车或车列通过进路,各道岔区段应按正常解锁方式自动解锁,然而由于轨道电路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破坏了三点检查自动解锁的条件,使得进路因故障不能自动解锁,此时需由操作人员介入,使进路解锁。故障解锁是一种以道岔区段为单位实施的解锁。
学习评价
学习完本模块后,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结合表2-2进行打分评价。
表2-2 模块2学习评价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