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的主要功能和构成
1.车辆段的主要功能
车辆段的主要功能如下:
(1)提供运用列车投入服务,确保所属线路列车运行图的实现。
(2)客车的停放、调车编组、日常检查、一般故障处理和清扫洗刷。
(3)客车的维修、临修、镟轮、定修、架修和长修。
(4)工程机车车辆的停放、检修等。
(6)乘务人员组织管理、出乘计划编制及备乘换班的业务工作。
(7)所属线路列车运行出现故障时的技术检查、处理和救援工作。
根据各城市线路情况的不同,可以另外设置仅用于停车和日常检查维修作业的停车场或检车区,它们在管理上一般附属于主要车辆段,规模较小。其功能主要为:列车的停放、调车编组、日常检查、一般故障处理和清扫;车辆的修理(月修和临修);可另设工区,管理乘务人员出乘、备乘、倒班。
2.车辆段的构成
车辆段总体上分为3个部分,即咽喉部分、线路部分和车库部分。
(1)咽喉部分。车辆段咽喉部分是指连接车库与正线的部分,由出入段线与道岔组成。
(2)线路部分。
①线路部分的组成。车辆段线路部分包括出入段线、停车线、列检线、镟轮线、检修线、洗车线、牵出线、试车线、静态调试线、临修线等。
a.出入段线。出入段线是指连接正线与车辆段的线路。尽端式车辆段采用双线,贯通式车辆段可在两端各设置一条单线。出入段线与正线的接轨有平交和立交两种方式。
b.停车线。停车线是用于停放列车的线路。为减少占地和道岔数量,一般每条线按停放两列车设计,为能进行列检作业,部分停车线设有检修坑道。
c.列检线。列检线是用于车辆日常检查的线路,设有检查坑,列检线数一般按运用车数的30%进行配置。
d.镟轮线。在轮对磨耗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对轮对踏面进行镟修的线路为镟轮线。
e.检修线。检修线是用于对车辆定期检修的线路,包括定修线、架修线和临修线等,设有检修坑,并根据检修作业需要配置车顶作业平台、架车机和起重机等设备。
f.洗车线。洗车线供列车停运时洗刷车辆用,其中部设有洗车库。洗车线一般为贯通式,尽量和停车线相近,可以减少列车行走时间,并减少对车场咽喉地区通过能力的压力。洗车库前后须设置不小于一列列车长度的直线段,以保证列车能平顺进出洗车库。
g.牵出线。牵出线适应段(场)内调车,牵出线的长度、数量根据列车的编组长度和调车作业的方式与工作量确定。
h.试车线。试车线供定修、架修、大修后列车在验收前的动态调试。其长度应满足远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性能试验、列车编组和行车安全距离的要求。试车线一般为平直线路,线路中间要设置不小于一单元列车长度的检查坑,供列车临时检查用。试车线还应设置信号的地面装置,可进行列车车载信号装置的试验。
试车线旁设置试车工作间,内设信号控制和试车必须配置的有关设备、设施及仪器。试车线须采取隔离措施。
i.静态调试线。静态调试线设在静态调试库内,列车检修完毕到试车线试车之前,要在静态调试库对列车进行静态调试,检查各部分的技术状态,对电气设备和控制回路的逻辑动作、整定值进行测试与调整。静态调试线全长设置地沟,地沟内须设置照明光带。静态调试线为平直线路,静态调试库内应设置车间牵引电力电源和有关测试设备。
车辆段在车辆检修后要进行车辆的尺寸检查,其中要对车辆的水平度进行检查,需要轨道高差精度等标准较高的线路(称为零轨),宜设在静态调试线。
j.临修线。列车发生临时故障和破损时,在临修线上完成对车辆的临修工作,临修线的长度应能停放一列列车,并考虑列车解编的需要。
以上是保证列车运行和检修的主要线路,除此之外,检修基地内还要按需设置临时存车线、检修前对列车清洗的吹扫线、材料装卸专用线和特种车辆(如轨道车、接触网架线试验车、隧道冲洗车等)停车线、联络线和与铁路连通的地铁专用线等。
这些线路通过道岔互相连接,道岔和信号设备联锁,由设置在站场的中央调度室对电气集中控制设备进行操作,排列和开通列车的进路,进行调车和取送车作业。
②布置车场线路的要求。布置车场线路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a.列车停车、检修、试验及其他作业的线路应为平直线路,其他线路的坡度不应大于20%;由于在车场内是无载客运行,通过对数较少,行车速度较低,最小平面曲线半径R可根据道岔的导曲线半径及车辆构造允许的最小曲线半径等因素确定,一般以R≥150 m为宜。
b.除架修、大修线外,在车场内地铁列车可能到达的地方应设置接触网或接触轨(包括接通至库内)。采用接触轨时,应有防护设施;采用接触网时,应在线路交界处设置醒目的标志,防止列车误入无接触网区段,造成列车受电弓和接触网损坏的事故。
c.在线路端部应设置车挡,防止溜车。
d.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线路接触网分区(段)供电,设置隔离开关,分别断电和送电,以便于对列车进行各种作业。
e.除架修、大修线外,其他线路的有效长度至少应保持远期规划列车编组长度与轨道车长度之和,再加上满足司机瞭望和行车安全的距离。
(3)车库部分。车库有停车库、定修库、架修库、洗车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