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芳临床经验集》简介
《李东芳临床经验集》这本书是由.李东芳主编创作的,《李东芳临床经验集》共有167章节
1
序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
2
以芳华济世 以匠心行医——记山西省名中医、尧都区中医院内科主任李东芳
对于中医的痴迷,李东芳从未变过。在李东芳家中,中医经典是她每日精读的书籍,遇见疑难杂症,更要反复研读,在一次次寻根溯源中守正出奇,攻克难关。 在李东芳办公桌上,...
3
目录
序 言 以芳华济世 以匠心行医——记山西省名中医、尧都区中医院内科主任李东芳 第一章 学术思想 一、土者生万物,重视调养脾胃 1.常用补脾九法 2.常用治胃八法...
4
第一章 学术思想
在诊病的过程中,我坚持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西医擅长辨病,注重机体组织、器官、局部器质性的病理变化,中医擅长辨证,注重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
5
一、土者生万物,重视调养脾胃
脾胃属土,位于中焦,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同时它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6
1.常用补脾九法
(1)助运:饮食入胃,脾主运化,助胃消化食物和输布精微。如脾气虚弱,不能健运,可出现消化呆滞,纳减腹胀,肠鸣泄泻,脉濡弱,苔白腻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久则眩晕倦怠...
7
2.常用治胃八法
中医治胃病,当辨证选方遣药,时时顾护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我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八条调胃之法则,临床应用效佳。 (1)消食和胃法: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8
二、常用风药、理气药、活血药调理脾胃
...
9
1.常用风药调理脾胃
风药是具有类似风特性的药物,大多具有升清、疏散、透达的功效。风药相关理论的提出最早见于张元素《医学启源》,将药味之薄者归为“风升生”一类。随后李东垣在此基础上加...
10
2.常用理气药调理脾胃
理气药主要用于治疗气滞引起的胸腹胀满疼痛等证候。又称行气药。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主要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
11
3.用活血药调理脾胃
常用的活血药有三棱、莪术、丹参、川芎等。调理脾胃加用活血药原因主要有二:一者,补脾之药大多会使气机凝滞,妨碍脾胃运化,这类活血药既可开食进胃,行气消滞又善活(破...
12
三、疑难杂病从肝论治
疑难杂病是指一类病因未明,病机复杂,症状纷繁,治疗较棘手的一大类难辨难治性疾病。涉及的病因有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痰饮瘀血等,病机方面可表现出千奇百怪的病症和病理...
13
四、久病多痰瘀互阻,重化痰活血
我认为初病在气,久病入血生痰瘀,治疗久病善化痰活血。久病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往往引起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瘀滞,即久病入络。《素问·痹症》有言:“病久入深,荣卫之行...
14
五、擅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疾病
升清降浊法是在升降理论指导下,运用药物的升降之性,纠正机体升降失常的病理状态,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恢复机体动态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升”即升散、...
15
第二章 临床心得
...
16
一、便秘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肺在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7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道的疑难病,是以胃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甚至数目减少,并伴有肠化生等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胃痛及不思饮食等,属...
18
三、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并非一种疾病。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病因较为复杂,病程迁延。根据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多样化,治疗...
19
四、顽固性口疮
“顽固性口疮”是指反复发作,治难取效,病程冗长的口腔溃疡,以口腔黏膜发生局限而浅表的溃烂为特征。溃疡局部灼痛明显,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等特征。中医学将其归...
20
五、高血压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体检发现血压高而无症状的患者,或高血压病用了多种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他们会因为高血压病带来的危害而恐惧,而且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想用西...
21
1.阴虚阳亢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且伴有眩晕耳鸣,头痛头胀,时而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细。 当以滋阴平肝、活血通络...
22
2.痰浊中阻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且伴有眩晕,头重如裹,或体型肥胖,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当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可选用方剂...
23
3.气虚血瘀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多伴有多脏器疾病,如高血脂、冠心病、脑梗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并伴有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经常面色青紫,唇甲无光泽,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
24
六、中风
“中风”一病最早来自《内经》,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㖞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死等...
25
七、失眠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①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③总睡眠...
26
八、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根据其症状及演变规律,可归属于中医学的“水肿”“关格”“癃闭”“虚劳”等范畴。其病因多为水肿、淋病、癃闭、消渴、肾石等疾病迁延缠绵,久治不愈或反复...
27
九、肿瘤
肿瘤的发生主要归结为正气亏虚,癌毒致病。《黄帝内经》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学汇编》强调“正气虚则为岩”。由于外感四时不正之气、饮...
28
1.以扶正气为先
扶法即使正气来复,正胜邪去之法。主要包括“八法”中的“补”“消”两法。正虚是肿瘤发病之始。肿瘤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产生的新生物,因此临证时应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29
2.以调气血、脏腑为要
调,即调和之意,治疗肿瘤时不能逆势而为,一味地清除肿瘤,而是寻求和平共处之道,与瘤共存,高质量地生活。主要包括调和气血、调理脏腑。 调和气血指采取“有余泻之,不...
30
3.以化痰、化瘀、化毒贯穿始终
化,即变化,物质的转变、消散之意。在临证中主要是应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肿瘤。肿瘤患者久病多瘀。《血证论》中明确指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