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益母圣金丹
【组成】熟地黄10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10g,菟丝子15g,丹参30g,白术15g,香附10g,益母草15g。
【功效】养血调经,疏肝扶脾。
【主治】月经不调,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或经色异常,或腹痛,或腰酸足痛,舌淡,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或微黄腻,脉细、弦、涩、或迟或数等。
【方解】益母胜金丹为程国彭《医学心悟》的调经方,由四物汤加丹参、白术、香附、益母草等组成,我常加菟丝子用于调经,疗效显著。方中熟地黄甘、微温,为补血滋阴之要药,配菟丝子滋补肝肾精血更优;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柔肝,和营止痛;川芎辛温,活血理气,其中地、芍为血中阴药,归、芎为血中之阳药,四药相合可使补而不滞,活血不伤血,加丹参增强其效(一味丹参如同四物);白术扶脾益气;香附疏肝调经;益母草活血调经。无论月经提前或推后,量多量少,是虚是实,是热是寒,均可加减辨证调理。
【加减】月经提前,症见量多色淡,质稀,乏力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脉细者,加黄芪、党参、陈皮、升麻、柴胡;症见血量多,色深质稠,面赤口干,舌红,苔黄,脉数者,去川芎、当归、白术、菟丝子,加青蒿、地骨皮、丹皮、黃柏、茯苓;症见血量少,色红质稠,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腰酸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去熟地黄、川芎、当归,加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
月经推后,症见后期而血少,色淡红,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者,去川芎,加黄芪、党参、五味子;症见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舌暗,苔白,脉沉紧者,加小茴香、肉桂、艾叶;症见月经量少色暗,或有血块,小腹胀痛,或两胁、乳房胀痛,舌暗或有瘀点,脉弦者,去菟丝子,加乌药、桃仁、红花、肉桂、莪术。
月经前后不定期,月经或前或后,超过7天,没有规律,量或多或少,色暗,常伴乳房胀痛或腰酸困,舌淡苔少,或舌暗,苔薄白,脉弦细者,证属肝郁肾亏,用加味益母胜金丹加柴胡、荆芥穗、山药、茯苓等。
【验案举例】
孔某,女,22岁,2019年6月22日初诊。
月经推后四月未行,在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查黄体酮低。妇科B超未见明显异常。平素月经推后时自行服用黄体酮胶囊5天,可见少量经血,停药后停经。为求中医整体调理故来诊。现症:月经四月未行,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肝肾两虚兼血瘀证。给予滋补肝肾活血通经之剂。方用:益母胜金丹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川牛膝10g,鸡内金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9年7月3日二诊:患者月经仍未行,咽干,纳差,余无不适。腹部B超示:子宫内膜0.7cm。舌质红,少苔,舌根薄白苔。未行经时给予益母胜金丹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山药15g、牛蒡子10g、玄参10g、川牛膝10g、通草6g。10剂以补肝益肾,健脾调气养血。行经时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减3剂。处方:当归30g,小茴香3g,延胡索10g,没药6g,川芎10g,干姜6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10g,通草6g,淫羊藿10g。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
2019年7月19日三诊:患者月经来潮第三天,量中等,有小血块,按上述方法再调理2月余,月经恢复正常,黄体酮复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