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儿宣解方

7.小儿宣解方

【组成】荆芥3~10g,薄荷3~6g,牛蒡子5~10g,桔梗5~10g,淡豆豉5~10g,连翘5g,炒莱菔子5~10g,鸡内金5~10g,甘草2~6g。药物剂量按小儿年龄大小增减。

【功效】疏风解表,宣肺化滞。

【主治】小儿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或痛,咳嗽,纳差,便秘等,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指纹浮红或浮紫。

【方解】小儿体质娇柔,消化能力薄弱,如因饮食失宜,最易生痰生热,所以在病理方面每有脏腑蕴热的特点。一旦遭受外感风寒邪气的侵袭,则外邪易与内热相搏,必然郁蒸化火,成为感冒夹热的证候。方中荆芥、薄荷疏风解表为君药,配牛蒡子、连翘解毒消肿,利咽散结;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淡豆豉解表、除烦,味辛甘,风热风寒感冒均可用;炒莱菔子化滞消积,鸡内金健脾消食;甘草解毒和中。共奏疏风解表、清肺化滞之功。

【加减】风寒感冒、打喷嚏、流清涕明显者,去薄荷、牛蒡子、连翘,加苏叶、防风、生姜、葱白;风热感冒、咽痛明显者,加金银花、蝉蜕;扁桃体化脓者,加蒲公英、鱼腥草;咳嗽、吐白痰者,加白前、杏仁、橘红、半夏;吐黄痰者,加黄芩、鱼腥草、枇杷等;痰黏难咳者,加川贝母、瓜蒌、玄参;腹胀、纳差者,加陈皮、焦三仙、枳壳;发热不退者,重用生石膏,并加柴胡;大便不通者,加桑白皮、大黄;口中有异味者,加槟榔;体虚感冒者,加党参、白术。

【验案举例】

朱某,女,5岁,2019年2月4日初诊。

反复感冒1年余,3天前又重感。

每次感冒后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纳差,并在诊所治疗,给予“头孢、抗病毒颗粒、退烧药”等,效差。现症:发热、恶寒减轻,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腹胀,乏力,纳差,舌苔薄黄,脉浮。诊断:感冒。辨证:风热犯表证。处方:荆芥6g,薄荷6g,牛蒡子8g,桔梗5g,淡豆豉6g,连翘5g,炒莱菔子6g,鸡内金10g,甘草2~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日3次。

2019年2月7日二诊:患者药后咽痛明显减轻,流鼻涕打喷嚏明显好转,纳差减轻,仍乏力。嘱上方去荆芥、薄荷,加党参6g、白术6g以健脾培土生金,5剂,防止感冒复发,后用异功汤调理半月,患者一年内很少出现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