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特点

1.生理特点

(1)纯阳之体:纯阳学说正式运用于医学中始见于《颅囟经》,相传其为最早的儿科专著,此书云:“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提出:“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所以纯阳之体不能理解为有阳无阴或阳气独盛,而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好比旭阳初生,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故古代医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之体”。

(2)稚阴稚阳: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儿科总论中明确指出了“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里所谓“稚阴稚阳”是指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阴)与功能活动(阳)上,均属幼稚不足,其发育未达到完善的意思。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分析,小儿在呼吸、消化、循环、造血、骨骼及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其发育与功能均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