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气虚血瘀
2025年08月10日
3.气虚血瘀
此种类型的高血压多伴有多脏器疾病,如高血脂、冠心病、脑梗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并伴有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经常面色青紫,唇甲无光泽,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舌上有瘀斑瘀点,脉细弱。
当以补气活血、散淤通络为原则,常用的方剂为益气散瘀化浊汤。
方剂组成:黄芪30g,葛根10g,生山楂15g,丹参20g,水蛭3g,绞股蓝10g,远志10g,石菖蒲10g,茯苓15g,泽泻20g,杜仲15g,桑寄生10g,甘草6g。
此方的基础方为崔硕老师的家传方,用于治疗头晕、心悸、中风后遗症等。后经过我多年的经验加减而成。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若辨证准确,则效果立竿见影。体检发现临界血压高而无症状者,治疗1~3个月,血压可以基本恢复正常。若口服多种降压药,血压仍控制不理想的,辨证治疗2~3个月,血压可以控制平稳,且降压药无须再加量或者换药。
病案举例
患者王某,男,35岁。2018年7月9日初诊。
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5年余,加重1月。血压最高时150/106mmHg,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近1月自觉胸部憋胀不适,测血压150/110mmHg,仍拒绝服用西药,故寻求中医调理。现症:面部潮红,无头晕、恶心,有胸部憋胀不适,头闷胀,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苔。辨证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证。处方:滋阴降浊汤加羚羊角1g(冲),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8年7月15日二诊:测血压140/90mmHg,患者药后头闷胀减轻,胸部憋胀缓解,心烦亦减少,舌质红,苔薄白。嘱继服上方加罗布麻10g,5剂。
2018年7月20日三诊:测血压136/90mmHg,无其他不适,舌质红,苔白。嘱继续服用二诊方。用滋阴降浊汤加减治疗3月余,血压控制平稳,后随访血压未再出现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