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健脾清带汤
【组成】山药30g,柴胡10g,土茯苓20g,薏苡仁30g,连翘12g,煅龙牡各20g,乌贼骨15g,茜草10g,甘草6g。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带。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体型肥胖或形瘦,身体沉着,困乏无力或腰困腹痛等,舌淡或略红,苔腻或白或黄,脉沉弱或濡数。
【方解】本方是在张锡纯“清带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不分青、黄、赤、白、黑等各型方药,而以加减辨证分类,大凡脾虚有湿而立此方,易记易懂。方中山药健脾益肾,滋真阴、固元气;柴胡开提肝木之气,毋克脾土;土茯苓解毒除湿;配薏苡仁健脾利湿;湿瘀化热,或湿热(毒)之邪入侵胞宫、胞脉、胞络、冲任,阻滞气血运行,故选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煅龙骨、牡蛎收涩固脱;乌贼骨、茜草收涩化滞而不留瘀;甘草和中,调和诸药。至临证时,遇寒者,去寒凉加温热药;因热者,加寒凉药,随症加减。
【加减】带下色赤、黄,臭秽难闻,阴中灼痛或伴瘙痒,口干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者,加黄柏、白果、金银花、苦参、蒲公英等;带下色白质稀、无异味,神疲乏力,面黄肌瘦,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无力或濡者,去土茯苓、连翘,加黄芪、党参、苍术、炒白术、茯苓等;量多者,加车前子、芡实;小腹隐痛,舌暗有瘀点、瘀斑者,去连翘合当归芍药汤;色青伴两胁胀痛或抽痛者,加柴胡、川楝子、延胡索、栀子;带下黑者,加杜仲、续断;小腹坠痛,四肢发凉,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涩,去土茯苓、连翘合苓桂术甘汤。
【验案举例】
王某,女,39岁,2019年3月8日初诊。
带下色黄,量少,有异味,伴右下腹隐痛间作2月余。腹部B超示:右侧卵巢囊肿,盆腔积液。舌体胖,苔黄白相兼,脉涩。诊断为带下病。辨证:脾虚湿热下注。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健脾止带。处方:健脾清带汤加黄柏10g,苍术15g,蒲公英16g,延胡索15g。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9年3月14日二诊:患者药后腹痛减轻,黄带减少,仍有异味,舌淡,苔转白,脉涩。上方加炒白术10g、生白芍20g,5剂。
2019年3月20日三诊:患者药后黄带消失,腹痛止,舌淡,苔白,嘱继服此方7剂以兹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