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震颤案
患者,女,60岁,2018年1月20日初诊。
主诉:四肢颤抖伴头颤4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4年前生气后出现全身颤动,未引起重视,后进行性加重,四肢抖动明显,遂到北京各大医院诊治,排除高血压、帕金森病等器质性病变,未服用任何药物。1周前患者四肢抖动明显加重,尤其是双手抖动不能持物,故来诊。现症:患者四肢抖动,头颤动,因双上肢颤抖需要轻压才可以切脉,饮食及二便尚可。舌质暗,舌下紫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涩。
既往史:腔隙性脑梗。
中医诊断:颤证。
西医诊断:功能性震颤。
辨证:气郁化火,热极动风。
治法:疏肝清热,搜风通络。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0g,川芎10g,陈皮10g,生地黄10g,夏枯草10g,钩藤10g(后下),全蝎2g(冲),蜈蚣2g(冲),僵蚕10g,天麻10g,防风6g,合欢花15g,甘草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8年1月25日二诊:患者仍四肢抖动,头颤动,头闷沉,饮食及二便尚可。舌质暗,舌下紫暗有瘀斑,苔厚腻,脉弦细涩。嘱上方加茯苓15g,泽泻10g,丹参20g,葛根15g以健脾利湿活血通络。5剂,煎服法同上。
2018年2月1日三诊:患者药后四肢抖动较前明显减轻,头颤、头闷缓解,双手颤抖可以自控,生气后加重,舌下瘀斑减轻,脉涩。辨证:气滞血瘀,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法:疏肝理气,养血活血,滋阴息风。处方: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0g,白芍15g,桔梗10g,桃红各8g,当归10g,生地黄20g,川芎6g,天麻10g,钩藤10g(后下),鳖甲20g(先煎),龟甲15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五味子6g,甘草6g。5剂,煎服法同上。
2018年2月27日六诊:患者药后四肢抖动变为轻微的颤动,头颤减轻,头闷消失,生气后可诱发抖动,腰酸腰困、乏力、舌下瘀斑减轻,脉细涩。辨证:肝肾亏虚,不能濡养四肢。治法:滋阴潜阳,育阴息风、活血通络。处方:大定风珠汤加减。生地黄20g,麦冬10g,阿胶10g,麻子仁15g,龟板20g(先煎),鳖甲20g(先煎),牡蛎20g(先煎),天麻10g,丹参20g,五味子6g,甘草6g。10剂,煎服法同上。
半年后随访,未再发明显的四肢、头部抖动,偶发震颤。
按语:颤证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震颤,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颤动,为一种细小、快速、无规律的颤动,振幅大小不等,多见于手指。通常无肌强直、姿势异常、步态异常等表现,无肌张力改变,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因此其治疗不具特异性,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含有震颤之意。而肝肾同源,因此其病位在肝、肾。
该患者老年女性,本质为肝肾阴虚,生气后气郁化火动风,风火属阳,阳盛伤阴,致肝肾阴虚更甚,水不涵木,木摇化风,内外风互患为邪,侵袭机体而发生抖动及震颤。治病当求根本,其本在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标为气郁动风、引动内风。治疗时宜疏肝、柔肝、养肝(补肾),搜风祛风为要。治疗以柴胡疏肝理气治其标,血府逐瘀汤疏肝柔肝、大定风珠汤滋阴养肝(肾)息风固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