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水痘案

十九、水痘案

张某,男,7岁,2019年10月24日初诊。

主诉: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丘疹、水疱,伴发热1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流涕及咽痛,最高体温为39℃。家长自行给予口服“感冒药物”(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治疗,效果欠佳。于昨日夜间患儿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逐渐发展为疱疹,伴剧烈瘙痒。为求进一步诊治,故入我科。目前患儿头面部、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的红色斑丘疹、水疱,伴剧烈瘙痒,部分已抓破,咽痛明显,纳差,眠差,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浮数。

诊断:水痘。

辨证:热毒犯卫。

治法:疏风清热,解表透疹,佐以健脾除湿。

处方:板连花汤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5g,桔梗10g,牛蒡子10g,地丁10g,青黛1g,葛根10g,升麻6g,生石膏60g,防风10g,荆芥10g,白鲜皮10g,鸡内金10g,焦建曲10g,生姜6g,大枣6g,甘草6g。颗粒剂2剂,水冲400mL,分2日温服。

2019年10月29日二诊:患儿服药两天后,体温趋于正常,目前大部分水疱开始结痂,瘙痒明显减轻,咽部略充血,伴轻微咳嗽,纳可,眠佳,舌质红,苔黄白相兼,微腻,脉滑。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0g,牛蒡子10g,桔梗10g,芦根10g,升麻6g,葛根10g,焦三仙各10g,陈皮10g,茯苓10g,山药10g,鸡内金10g,白鲜皮10g,甘草6g。颗粒剂2剂,水冲400mL,分2日温服。

2019年11月2日三诊:患儿精神好,水疱已全部结痂,部分已脱落,偶有瘙痒,口干喜饮,纳可,眠佳,舌质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5g,竹叶10g,石膏15g,党参10g,麦冬10g,半夏10g,陈皮10g,葛根10g,牛蒡子10g,白鲜皮10g,炒莱菔子10g,桑白皮10g,大枣10g,甘草6g。颗粒剂3剂,水冲400mL,分2日温服。

2019年11月10日打电话回访,患儿病情痊愈,已经上学,并改变了以往便秘的症状,十分感谢。

按语:水痘系由于感受温热时行邪毒,经口鼻侵入人体,蕴结于肺脾而发病。此患儿是由于时行邪毒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卫表不和,宣肃失司,从而出现发热、流涕、咽痛等肺卫表证。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正气抗邪外出,时邪夹湿透于肌肤而成,此时正盛邪轻,故以疏风清热,解表透疹,佐以健脾除湿,二诊时,患儿热毒之邪缓解,在给予清热解毒的同时健脾扶正。三诊时,患儿热毒之邪已十去七八,出现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候,故给予清热生津、益气健脾。疗效之速,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