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理特点
(1)易于发病:卫外机能未固,易感受六淫之邪,小儿形体未充,腠理疏松,卫外机能不固,对寒冷不能自调,故易为六淫之邪所侵。“肺主皮毛”“肺为娇脏”,因此外邪由表而入,首先犯肺,而出现咳嗽、喘促等症状,临床上小儿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多见。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理论本是明代医家万全提出来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重要学说。“肝常有余”是指生理上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如草木萌芽,生机勃勃,全赖主生发之气的旺盛;病理上小儿容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表现为抽搐的特点。“脾常不足”是指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全,生理功能不足,脾胃之气不是特别充盛,特别容易被饮食、寒热所伤。万全曰:“小儿脾常不足,非大人可比,幼儿无知,口腹是贪……视大人尤多也。”是说小儿无知,特别贪吃,如果大人监管松懈,极易出现饮食伤脾胃而发生泄泻、呕吐,甚至导致疳积等症。
肾气未盛是小儿另一生理特点。早在《内经》就认识到“肾气”是推动幼儿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成熟的根本动力。小儿的脏腑功能处于“娇嫩”“未充”的阶段,这种脏腑功能的娇嫩与“未充”需要肾气的生发、推动,随着小儿年龄不断增长,至女子“二七”左右、男子“二八”左右才能逐渐完善起来,所以小儿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其充养而发生肾气不足,表现为解颅(颅缝分离,囟门不闭)、五迟、五软、遗尿等。
(2)易于变化:小儿发病,多变化迅速,一日可数变,如上午为风热表证,下午可转里,高热不退即可出现惊厥抽风、喘咳痰鸣等,天气变化时稍有不慎则受凉(易寒),受凉后易于化热而转为热证(易热),小儿夏季易感暑湿常发生泄泻(泄泻),腹泻数日或数小时候可出现伤阴、伤气,重症甚至出现亡阴、亡阳证候,说明了小儿病后易寒易热、易实易虚的特点。
(3)易于康复: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患病后若能及时正确地治疗与护理,常常很快邪退正复,较快恢复各脏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