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杂病从脾肾论治

4.小儿杂病从脾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首先见《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先天是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灵枢·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可知“先天”是指禀受于父母的“两神相搏”之精,以及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其均由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的本源。其在个体生命过程中,先身而生,是后天脏腑形成及生长发育的动力。肾为先天之本,是指肾的功能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脾为后天之本,是指出后天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而提供能量。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言:“脾属土,土是万物之本,故运行水谷,化津液,灌于肝、心、肺、肾诸脏,故为后天之本。”脾胃属土,位处中焦,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故脾为后天之本。对于小儿来讲,先天之本肾气未盛,而后天之本脾胃脆弱,乳食易伤,更兼其自控能力差,长辈娇纵,是以脾胃疾病患儿较成人多。脾胃失调不仅影响消化系统,还会波及肺、心、肝、肾四脏,这一点在儿科尤为突出,故脾胃不和,百病峰起,所以治疗儿科杂病时,也应首先考虑调理脾胃。

小儿在喂养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损伤小儿脾胃,而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厌食、内热等,正如金元脾胃派李东垣提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所立各方中也体现了重视脾胃的思想,如泻黄散泻脾胃伏热、益黄散理气健脾、补脾散温中健脾。《医宗金鉴·幼儿心法书》中的五软、五迟、解颅、囟陷均选加味六味地黄丸或补中益气汤等方。因此,脾胃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