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1、2号方
(1)哮喘1号(发作期)
【组成】炙麻黄3g,杏仁9g,生石膏15g,桔梗10g,炒苏子15g,地龙6g,桑白皮10g,甘草6g。
【功效】宣肺解表,清热化痰平喘。
【主治】肺热壅盛,身热不解,有汗无汗,咳逆气急,或鼻翼扇动,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数等内有热而外受寒者。
【方解】哮喘是指内有痰饮,复感外邪或者饮食、情志、劳倦等引发,症见呼吸气促困难,喉中有哮鸣音,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主的一种疾病。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病位在肺系,关系脾肾。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病理性质是发作期以邪实为主、间歇期以正虚为主。治疗时发作期多宣散治标、间歇期扶正纳肾以治本。本方为《伤寒杂病论》中麻杏石甘汤加减所得,治疗哮喘发作期。历代医家方论甚繁,但大意总不出“表寒里热”。由于哮喘患者素体脾肾两虚,易感外邪,我区气候温燥,温热病邪多乘虚而入,又有宿痰伏肺,蕴久化热,易受寒而诱发,故临床上表现为寒热错杂、外寒内热之证尤多。该方既可宣肺解表,又可清热平喘。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为君药,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杏仁辅助麻黄以平喘且可通便以泻肺;桑白皮泻肺平喘,又能利尿消肿;治喘必降气,降气必化痰,炒苏子平喘止咳,化痰降气,助杏仁通便;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地龙解痉平喘,活血化瘀。近代临床报道,地龙单味药有解痉、抗过敏作用。甘草能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又能与石膏合用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故用本方加减,可有效治疗寒热错杂之发作期哮喘。
【加减】咽痛,舌红,吐黄痰或流黄涕者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发热重者重用生石膏;寒热往来,口苦咽干,恶心欲吐者加柴胡、半夏、生姜、大枣;痰多稀薄色白,流清涕,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者去生石膏、桑白皮,加荆芥、防风、白前;痰多黏稠色黄,或目睛胀突,胸中烦热,口渴便秘者加瓜蒌、葶苈子、半夏、黄连、大黄等;痰多稀薄色白,咳吐顺利,喘而胸满闷窒,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者去炙麻黄、生石膏,加白芥子、炒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等;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哮喘者,去炙麻黄、生石膏,加木香、枳壳、沉香、槟榔等。
(2)哮喘2号方(间歇期)
【组成】党参15g,代赭石30g,芡实10g,山药30g,山萸肉10g,生龙骨20g,生牡蛎30g,补骨脂10g,地龙10g,茯苓15g,五味子10g,炒苏子12g,白果9g。
【功效】补气敛肺,降气平喘。
【主治】阴阳两虚,喘逆急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之满闷。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及其他肺系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可用。
【方解】哮喘2号方为主治哮喘间歇期(缓解期及恢复期)之扶正固本的治本方剂,由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参赭镇气汤”化裁而来。方中党参补气,重用代赭石镇胃气上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二药合并能救气分之脱;山药平补脾、肺、肾,为虚劳之要药;山萸肉补肾助阳;补骨脂补肾温脾,又可纳气定喘,合生龙牡、芡实、五味子益肾而收敛元气;茯苓配党参、山药健脾利湿,又可养心安神;治喘必降气,降气必化痰,炒苏子降肺利膈、化痰平喘;久病必瘀,选地龙散瘀解痉、利水、平喘。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敛肺,降气平喘的作用。本方屡用屡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明显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
【加减】肺热者加桑白皮、黄芩;哮喘明显,或痰稀薄且多者加葶苈子、车前子、大枣;痰黏稠且多者加瓜蒌、鱼腥草、桔梗;痰少、难咳者加川贝母、海浮石;纳差、恶心者加半夏、陈皮、鸡内金、生姜;动则喘甚者加黄芪、葶苈子、车前子;水凌心肺者加附子、生姜,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验案举例】
贺某,女,69岁,2017年12月27日初诊。
主因“慢性支气管炎10年余,受风寒后复发3天”来诊。咳逆气急,喘息不已,甚则不能平卧,咳吐黏稠痰,鼻翼扇动,恶寒口渴,纳差乏力,舌苔薄黄白相兼,脉浮数。
诊断:哮证(发作期)。
辨证:风寒束表,内有蕴热。
治法:解表散寒,泻肺平喘。
处方:哮喘1号加鸡内金15g,丹参20g,瓜蒌10g,黄芩10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8年1月3日患者来诊,咳喘、咳痰较前明显好转,但动则加重,夜间休息平稳,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为哮证(缓解期),治当补气敛肺,降气平喘。处以哮喘2号方加减,以固本。
用哮喘2号方加减治疗2月余,患者喘证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后每年的春秋季节,患者都会前来巩固治疗,大大减少了发作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