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案

二十一、舌下腺囊肿案

高某,女,32岁,2019年10月31日初诊。

主诉:舌头卷曲不灵活,伴舌下蚕豆大小肿物11天。

现病史:患者1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头卷曲不灵活,舌下有蚕豆大小肿物,遂去西安某三甲医院诊治,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医院建议其手术治疗,患者暂时拒绝手术,先给予放血治疗2次,舌头活动度较前灵活,但舌下肿物仍在,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现症:患者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头活动度不太灵活,舌下蚕豆大小肿物,呈蓝色,囊壁薄,质地柔软,咳吐黄痰,舌质红,苔白腻略黄,脉沉细。

中医诊断:痰包。

西医诊断:舌下腺囊肿。

辨证:脾虚痰热瘀阻证。

治法:化痰清热,散瘀通络。

处方: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薄荷3g(后下),黄连5g,黄芩10g,三棱6g,莪术10g,穿山甲6g,夏枯草10g,玄参10g,浙贝母8g,牡蛎20g,甘草9g。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9年11月4日二诊:患者药后舌下囊肿较前缩小至黄豆大,吐黄痰,难咳,舌苔白微腻,脉沉涩。嘱上方加鱼腥草10g,杏仁10g,鸡内金10g。7剂。

2019年11月12日三诊:患者药后面色转红润,舌头活动度明显好转,舌下囊肿未见明显变化,咽痒,吐黄黏痰,舌淡红,苔黄白相兼,脉较前有力。给予健脾清肺,化痰通络。处方: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黄芩10g,黄连5g,薄荷6g,甘草6g,鱼腥草10g,薏苡仁20g,桃仁10g,芦根15g,冬瓜仁10g,细辛3g,升麻6g,桔梗6g。7剂。

2019年11月20日四诊:患者舌头活动自如,无特殊不适,咳嗽咳痰明显减轻,舌下囊肿缩小至绿豆大,颜色变浅,舌淡,苔薄白,脉细但较前有力。嘱加味二陈汤加党参10g,白术10g,桔梗6g,蒲公英15g,升麻6g,建曲10g。10剂,以兹巩固。1月后随访,舌头活动度良好,舌下囊肿消失,身体良好,且已怀孕。

按语:心开窍于舌,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可见舌下之病主要在心、脾。痰包之名首见于《外科正宗》,指发生于舌下的痰包,其云:“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如匏肿,绵软不硬,有碍言语,作痛不安。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黄痰,若鸡子清,稠黏难断。捺尽,以冰硼散吹之。”可见痰包是因痰湿流聚于口舌与火毒凝结所致。本病多见于西医学所指舌下腺囊肿。该患者舌头卷曲不灵活,伴舌下蚕豆大小肿物,并拒绝手术治疗,故来我院中医调理。患者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头活动度不太灵活,舌下蚕豆大小肿物,呈蓝色,囊壁薄,质地柔软,咳吐黄痰,舌质红,苔白腻略黄,脉沉细。辨证为脾虚痰热瘀阻证,给予加味二陈汤加减治疗1个月余而愈。其治疗以健脾贯穿始终,初期佐以清肺化痰、散瘀通络,后期痰去健脾固本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