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味丹参饮

2.加味丹参饮

【组成】丹参30g,檀香3g,砂仁6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生白芍30g,吴茱萸3g,枳壳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3枚。

【功效】理气活血,和胃止痛。

【主治】因饱食、受寒、生气后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痛有定处,拒按,伴恶心、呕吐等反复发作不愈,舌暗,有瘀斑。西医诊断为胃痉挛、肠痉挛等,可参考治疗。

【方解】引起胃痉挛的原因很多,如胃炎、胃溃疡、胆汁反流等,另外七情、饮食、受寒等因素都会发生胃痉挛,中医属“胃痛”范畴。病机属于风寒邪气客胃、饮食不节或嗜食生冷、辛辣,或情志失调、忧思烦虑,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郁滞,不通则痛。主方丹参饮出自清代名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组方在丹参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辅以檀香和砂仁之理气要药,可达到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目的,是治疗胃痛的有效方剂;川楝子、延胡索、生白芍、炙甘草柔肝养阴,理气活血止痛,对胃肠生物电有抑制作用;吴茱萸温胃散寒,温中止呕;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大枣、生姜和中养胃。总方理气活血,温中止痛。

【加减】舌苔白,纳差,腹泻加炒白术、茯苓;便秘改枳壳为枳实,加槟榔、生大黄;呕吐加竹茹、代赭石;受寒后加重加高良姜、桂枝;痛引两胁、情志不畅加柴胡、木香;舌苔黄腻,反酸,胃灼热加黄连、蒲公英;反酸重加乌贼骨、白及、煅瓦楞子;痛甚,舌暗或舌边有瘀点加生蒲黄、五灵脂。

【验案举例】

案例1

王某,女,33岁,2010年5月13日就诊。

患者10天前因与家人争吵生气后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市医院检查诊断为“胃痉挛”。给予解痉止痛药及静脉点滴抗生素效差。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症见:痛苦面容、弯腰抱腹,胃痛难忍,伴恶心、呕吐、便秘。舌红、苔白、脉弦紧。体温36.6℃,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胃痛。辨证为肝气犯胃,胃络瘀阻。给予加味丹参饮加柴胡10g,生大黄6g,槟榔10g,代赭石30g,竹茹10g。3剂,温热频服。患者服药1剂后大便痛、腹痛止,恶心、呕吐明显缓解。继服2剂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后无复发。

案例2

赵某,女,40岁,农民。2015年3月20日就诊。

患者半月前因空腹吃2个凉梨后突发胃脘绞痛难忍,在当地卫生院静脉输注抗生素半月无效,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症见:面色憔悴,精神不振,弯腰,双手抱腹,步履维艰,需他人扶持,舌质暗,苔滑腻,脉弦细。因家境贫寒无经济能力住院治疗,要求门诊中药治疗。给予丹参饮加味汤,加高良姜10g、木香10g,1剂。当夜住亲戚家观察,如疼痛加重再行住院治疗。不料,患者第二日来告,昨日肠鸣、腹泻2次,痛止。为巩固疗效,再服此方加减5剂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