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滋阴降浊汤
【组成】玄参30g,生地黄20g,麦冬10g,白芍12g,钩藤10g,夏枯草10g,丹参30g,川芎12g,天麻10g,泽泻15g,茯苓15g,代赭石30g。
【功效】滋阴平肝,养心活络。
【主治】高血压病(或血压不高)所见眩晕,头痛,头胀(如戴帽者),耳鸣,眼憋、眼花,视物不清,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气短,肢麻,腰膝酸软,舌红,苔薄白,或少苔,或黄腻,脉弦等。
【方解】高血压病的总病机为肝阳上亢,肝阴不足,肾精亏损,心脉失养,浊瘀闭阻。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关系密切,既有三脏气阴不足的虚证,又有阳亢血瘀、痰浊闭阻之实证。故治疗方中重用玄参,滋阴清热,解毒散结,配生地黄壮肾滋水(寓《内经》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白芍柔肝平肝;麦冬滋阴养心;钩藤、夏枯草、天麻平肝镇阳;丹参活血散瘀;川芎血中之气药,善行头目,活血通窍,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茯苓、泽泻利水泻浊;代赭石平肝潜阳、降逆凉血。张锡纯解释:“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全方共成滋阴平肝,养心壮水,活血通脉,散结降浊之剂。
【加减】血压高、难降者,加罗布麻,地龙,石决明;血脂高者,加绞股蓝,郁金;舒张压偏高者,加决明子;头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全蝎;耳鸣者,加磁石,五味子,蝉蜕;失眠严重、心烦口干者,加黄连,肉桂,夜交藤;腿软腰酸者,加桑寄生,杜仲;眼花明显者,加菊花,枸杞子;大便偏干者,加大黄,泻后停用;年轻患者,加羚羊角;舌苔白腻、痰湿重者,加半夏、炒白术。
【验案举例】
王某,男,35岁,2018年7月9日初诊。
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5年余,加重1月。血压最高时150/106mmHg,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近1月胸憋、胸胀,测血压150/110mmHg,仍拒绝服用西药,故来中医处调理。现症:面部潮红,无头晕、恶心,有胸部憋胀不适,头闷胀,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苔。辨证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证。处方:滋阴降浊汤加羚羊角1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8年7月15日二诊:测血压140/90mmHg,患者药后头闷胀减轻,胸部憋胀缓解,心烦亦减少,舌质红,苔薄白。嘱继服上方加罗布麻10g,5剂。
2018年7月20日三诊:测血压136/90mmHg,无其他不适,舌质红,苔白。嘱继续服用二诊方。用滋阴降浊汤加减治疗3月余,血压控制平稳,后随访未再出现较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