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肾病综合征案
案例1
郭某,男,56岁,乡宁人,2018年6月11日初诊。
主诉:全身水肿4年余,加重伴乏力2周。
现症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遂去市人民医院诊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病情好转,但双下肢水肿及蛋白尿持续存在。2周前劳累后双下肢水肿加重,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现症:现膝关节以下水肿绷急光亮,踝关节周围明显,按之有明显的凹陷,面红目赤,两胁肋刺痛,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弦。尿常规检查:蛋白(+++)。
中医诊断:水肿。
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
辨证:脾肾亏虚兼肝郁证。
治法:健脾补肾利水,兼疏肝理气活血。
处方:益肾降毒汤加减。生黄芪30g,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20g,泽泻10g,六月雪10g,益母草20g,丹参20g,芡实20g,郁金10g,川楝子10g,连翘12g,川牛膝6g,防己6g。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8年6月22日二诊:患者药后双下肢水肿较前减轻,无其他不适。继上方加穿山甲6g,10剂,煎服法同前。
2018年7月3日三诊:患者药后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乏力亦减轻,偶腰困。查尿常规:白蛋白(++)。嘱上方加桑寄生15g、杜仲15g,以加强补肾壮腰之功,后用益肾降毒汤治疗月余,尿蛋白减少至(+)。
案例2
朱某,女,59岁,临汾人,2018年6月29日初诊。
主诉:患者双下肢浮肿间作3年余,加重伴小便多沫2周。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遂到当地三甲医院住院诊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保肾利尿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病情反复,间断发作,2周前发现双下肢水肿加重,尿中有大量泡沫,为求中医诊治,故来诊。现症:双下肢浮肿酸困,按之有凹陷,全身乏力,腰酸困,精神较差,纳可,大便秘结,舌淡,苔黄白相兼,略腻,脉细数。
既往史:腰椎间盘突出30年,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
实验室检查:尿酸398μmol/L,甘油三酯3.48mmol/L,尿蛋白(++)。
中医诊断:水肿。
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
辨证:脾肾亏虚、浊毒瘀阻证。
治法:健脾补肾利水,解毒化浊散瘀。
处方:益肾降毒汤加减。生黄芪30g,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20g,泽泻各10g,六月雪10g,土茯苓20g,丹参20g,绞股蓝10g,车前子10g(包煎),芡实20g,干蟾皮3g,川牛膝15g,制大黄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8年7月5日二诊:患者药后双下肢水肿较前减轻,全身乏力好转,精神尚可,大便通畅,小便中泡沫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嘱初诊方去通便降浊之制大黄和收敛固涩之山萸肉、芡实,加葶苈子10g,桑白皮10g,肉桂3g以泻肺利水、温阳化气。5剂,煎服法同前。
2018年7月10日三诊:患者药后双下肢水肿减轻不明显,尿中泡沫多,复查尿蛋白(++),尿酸396μmol/L,甘油三酯3.19mmol/L。嘱上方去车前子加牵牛子6g,穿山甲6g,杜仲15g。7剂,煎服法同前。
2018年7月18日四诊:患者药后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小便泡沫明显渐少,精神转好,舌淡,苔白,脉较前有力。效不更方,上方加减治疗3月余,患者复查尿蛋白消失,水肿劳累后偶发。尿酸恢复正常。
后期给予健脾补肾化浊法巩固治疗,每月间断服药10余剂,坚持半年。处方:生黄芪30g,生地黄20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20g,泽泻10g,六月雪10g,丹参20g,防风6g。巩固治疗后患者精神好,双下肢基本消失。多次复查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均在正常范围,随防3年,至今无异常。
按语: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内经》提出的“去菀陈莝,微动四极,以复其行……开鬼门,洁净府”,是治疗水肿的经典之法。《病机十九条》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张仲景提出了“腰以上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的具体准则。遵循“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这一准则,辨证施治时灵活运用宣肺利水、通利小便及通腹泻浊、活血化瘀等方法,使肺气升降正常,三焦气机通畅,邪毒排出体外。同时实时顾护脾胃,脾的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有利于全身水液的代谢。我在治疗此病时,重在治肺、脾、肾。采用葶苈子、桑白皮泻肺利水,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六味地黄汤加减补肾利尿,恢复肾脏的气化功能;佐以健脾之药以健中焦。诸药合用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水肿自除。在临床治疗中,患者蛋白尿较多者多加用芡实、穿山甲降尿中蛋白,并应用六月雪、蟾衣解毒利尿、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芡实、穿山甲有降尿蛋白的作用。总之我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浊毒瘀阻,治疗时以解毒降浊、散瘀活血为要治其标,健脾补肾为根固其本。标本兼治,则邪去正复,机体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