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时时固护津液
早期肿瘤患者热毒较盛,极易伤津耗液,湿气凝练则成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痰气瘀毒交结,日久形成积块。目前西医对早、中期肿瘤,运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已很成熟,为预防转移与复发,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术后放疗或化疗。但化、放疗药物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会灼伤患者精气,产生乏力、气短、咽干口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群,因此养阴护津非常重要。我在健脾补气时常用麦冬、沙参、白芍等补脾益气,养阴润燥。
我认为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正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发病的内因,虚则瘀滞,痰瘀互结,瘀久化热,热毒瘀血痰凝胶着难解而为肿瘤。刘完素云:“六气皆从火化。”故毒热内结是肿瘤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因此在治疗肿瘤时常辨证应用清热解毒抗肿瘤的药物,如重楼、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蒲公英等。
验案举例
案例1
王某,女,74岁,临汾市人,于2016年12月30日就诊于我院。
半月前在本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左肺肺癌并肺内转移(晚期)。CT示:①左肺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②双肺多发结节。住院治疗半月余,咳嗽不能缓解。现患者精神萎靡,面浮色暗,阵发性呛咳,咽痒,胸闷气憋,吐血痰,痰稀稠交替,纳差,舌暗红、有瘀点,舌苔白腻,脉弦数。诊断为肺癌,辨证为痰湿瘀毒阻肺。治疗早期解毒化痰散结、理气活血佐以健脾;后期健脾扶正为主,佐以解毒化痰散结。主方选用启膈散加鱼腥草20g,山慈菇10g,白花蛇舌草20g,炒苏子10g,黄芪30g,党参10g,鸡内金15g,柴胡10g,焦三仙各15g。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半年余,2017年9月复查CT,显示左肺肿物明显变小,于10月9日亲属手捧锦旗以表感谢。
案例2
杨某,男,75岁,尧都区人,2018年7月2日初诊。
3年前胃大部切除术后吞咽不利,偶饮食不慎则反酸、胃灼热,患者精神差,形体瘦弱,体重3年内减少了25kg,面色㿠白,纳差,二便常,舌质红,舌体瘦,苔白,脉弦细。既往史:胃大部切除术后3年,肾囊肿。诊断为噎膈。辨证属阴虚燥热,痰气互阻。治当滋阴润燥,解郁化痰,兼健脾和胃。处方:郁金10g,沙参10g,丹参20g,浙贝母10g,荷叶10g,茯苓10g,砂仁6g(后下),乌贼骨20g,白及6g,延胡索10g,蒲公英20g,鸡内金15g,焦神曲15g,甘草6g。用加味启膈散加减治疗月余,患者药后自觉吞咽不适感较前明显减轻,面色日渐红润,精神好转,纳香,舌淡苔白、微腻,脉较前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