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逍遥蒌贝汤
【组成】柴胡10g,当归15g,赤芍30g,茯苓15g,白术15g,薄荷6g(后下),桔梗10g,瓜蒌15g,蒲公英30g,浙贝母10g,玄参20g,生牡蛎30g,穿山甲6g(先煎),丝瓜络10g,甘草20g。
【功效】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主治】乳房胀痛或刺痛,乳房内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有时可随情绪的波动而消失,伴胸闷、乳房抽痛,向腋窝放散。善郁、易怒,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有时月经先后失调或伴痛经、闭经等。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涩。
【方解】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大敦穴,绕阴器,入腹部,至于乳下期门穴。乳癖的形成主要是肝郁痰凝,气血瘀滞于乳络而发。方中取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配瓜蒌、桔梗以开宣肺气,理气化痰,散结宽胸,并可滑肠通便泄浊气;佐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浙贝母、玄参、生牡蛎是《医学心悟》中消瘰丸的药物组成,其功效为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穿山甲长于走窜经络,行散瘀滞,达病所在,并可消肿排脓、下乳;丝瓜络加强通络行血、祛风作用,《本草纲目》言其“能通人脉络脏腑,而祛风解毒,消肿化痰,去痛杀虫及治诸血病也”;最后重用甘草配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加减】冲任失调,伴腰酸乏力,月经先后失调,量少色淡者,去蒲公英,加菟丝子、巴戟天;乳房胀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乳香等;血瘀明显者,加丹参、川芎;气郁明显者,加青皮、陈皮、郁金等;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如有乳癌家族史者,加半枝莲、山慈菇。
【验案举例】
案例1
患者,女,45岁,2019年1月10日初诊。
乳房胀痛间作3月余,双侧乳房有肿块,随情绪波动而消长,月经前亦加重,伴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大便3日1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乳房B超示:双侧乳房乳腺增生。诊断:乳癖。辨证:肝郁脾虚痰凝证。治法:疏肝解郁,软坚散结。处方:加味逍遥蒌贝散加生大黄6g、郁金10g。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9年1月16日二诊:患者药后大便通畅,心情转好,乳房及胸胁憋胀减轻,舌淡,苔白,脉弦。嘱上方去生大黄,5剂。用加味逍遥蒌贝散20余剂后,乳房憋胀消失,仅在行经前偶有不适。
案例2
高某,女,47岁,2019年4月2日初诊。
双侧乳房憋胀3月余。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乳房憋胀,伴胸胁憋胀刺痛,每次月经前加重,在某医院做乳腺B超显示:双侧乳腺增生。现症:双侧乳房憋胀,伴胸胁胀痛,急躁易怒,饮食及二便皆正常,舌淡苔白,有瘀点,脉弦。中医诊断:乳癖。辨证: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乳腺增生。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止痛。处方:柴胡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9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蒲公英20g,郁金10g,丝瓜络10g,青陈皮各10g,桔梗10g,荔枝核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9年4月7日二诊:患者药后双侧乳房憋胀较前减轻,胸胁憋胀刺痛缓解。效不更方,嘱继服上方5剂。
2019年4月12日三诊:患者药后乳房憋胀及胸胁胀满皆明显减轻,近日口干,舌质红,苔白,脉弦。嘱上方加丹皮10g、栀子10g,以清肝火。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用加味逍遥散辨证加减治疗20余剂,乳房及胸胁憋胀刺痛明显减轻。半年查B超示:双侧乳房未见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