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养心汤

2.养心汤

【组成】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丹参30g,当归15g,瓜蒌15g,桔梗10g,郁金10g,木香10g,五灵脂10g,炒枣仁15g,炙甘草6g。

【功效】养心通络,化痰解郁,安神镇静。

【主治】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时作,心痛彻背,或痛无定时,或胸痛、汗出,四肢厥逆,舌质暗有瘀,苔白腻,脉沉弦涩等。

【方解】冠心病多因心脏气虚血亏,痰瘀互阻而致心脉瘀滞,本病以本虚为主,标实为辅,故治疗当以养心通络、化痰解郁、安神镇静为法。方中党参补气养血,配麦冬、五味子为生脉饮之意,益气养阴能防元气耗散,改善心功能,增强冠脉流量;丹参性苦,微寒,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本草从新》中记载“丹参补心,祛瘀生新……功兼四物(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有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强冠脉血流量,增强微循环能力等作用,故重用丹参,祛瘀能力甚宏,配当归养血;瓜蒌,桔梗宽胸化痰;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胆经,有活血行气止痛,清心解郁之功效,为血分之气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郁金有抗心律失常,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血管,增强心肌血流量等作用,配木香行气、五灵脂散瘀止痛;炒枣仁安神镇静,养血敛汗;炙甘草调中健脾,调和诸药。冠心病病人久服本方,有较好的效果。

【加减】头痛、眩晕者,加天麻、川芎、菊花、枸杞子;心前区疼痛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生蒲黄;胸闷、苔腻明显者,加半夏、薤白、橘红;腹胀明显者,加厚朴、陈皮、茯苓;阳气不足者,加桂枝、制附子、细辛;颈动脉有斑块者,加葛根、桃仁、红花。

【验案举例】

刘某,男,60岁,工人。2013年11月5日初诊。

胸憋痛间作4月余,加重1周。患者4月前因劳累过度出现胸憋、胸痛,有紧束感、压迫感,遂到临汾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诊断为“冠心病”,治疗月余好转出院。一周前又出现发作性心前区闷痛,有压迫感,伴头晕,每天发作2~4次,每次持续1~2分钟,自行口服丹参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可缓解。患者颜面色暗,口唇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心电图示:T波低平,V3~V6导联ST段均下降,下降最低达0.12mV;提示广泛性心肌缺血。在西医对症处理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诊断为胸痛。辨证为气滞血瘀、胸阳不振。治宜行气活血、宣痹通阳、缓急止痛。给予舒冠汤加瓜蒌15g,薤白9g。3剂。

患者药后胸痛次数明显减少,守上方10剂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面色红润有光泽,口唇颜色由紫色变红,舌面瘀斑变淡,脉弦细。复查心电图ST段下移、T波低平均有所回升,提示心肌供血改善。患者仍有情绪焦虑、心悸、失眠等症状,继续给予养心汤加减月余,患者精神好转,情绪稳定,无焦躁,眠安,查心电图:低平的T波恢复到正常电位,V2、V3、V5、V6之ST段下降0.03~0.05mV,V4回到等电压线。患者病情稳定后用生黄芪10g、丹参10g、生山楂6g、葛根10g,茶饮,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无胸痛大发作。

按语: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我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用舒冠汤1~2号方为主加减辨证治疗,在临床中收到满意的效果。本方组成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为理论基础,如方中丹参、葛根、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水蛭、瓜蒌等经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均有扩冠脉及抗凝的作用,我认为此病发作期为气滞血瘀证,缓解期以气阴两虚证、血虚血瘀、痰气郁结为主。基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中医理论,选用活血破瘀、益气养血、化痰通络之法治之,均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