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消风止咳方

8.消风止咳方

【组成】桑白皮5~10g,炙麻黄1~3g,杏仁3~10g,麦冬3~10g,沙参3~10g,蝉蜕1~6g,黄芩2~10g,五味子2~10g,甘草2~6g。

【功效】泻肺祛风,清热养阴,化痰止咳。

【主治】风咳发作期。小儿风咳是以长期反复发作的咳嗽、少痰为主要表现。本病除久咳难愈外,遇冷空气或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后加重,常伴鼻、咽、目痒,咳甚及喘息。因外风与伏风相合致病,故命名为风咳(伏风为风禀赋于父母之先天,平时深伏体内,一旦有外因所触,则随之被引动而发为风病)。

【方解】小儿风咳多为外风引动伏风,肺失宣肃,或脾经积热生痰,上犯于脾,肺失肃降,而出现干咳少痰,咽目作痒等。方中选桑白皮泻肺平喘以消内风,配炙麻黄宣肺平喘以祛外风,二药合用一升一降,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杏仁配炙麻黄宣降结合加强止咳平喘作用;黄芩善清肺解毒;蝉蜕祛风解痉,止痒止咳;沙参、麦冬、五味子养阴润肺,敛肺止咳;甘草和中止咳。

【加减】食少便溏者,去桑白皮、黄芩,加山药、鸡内金、焦神曲;大便干结,咽痛者,加牛蒡子、玄参、桔梗、大黄等;咳甚者,加僵蚕、紫菀;伴有喘息者,加炒苏子、地龙;休止期,继续益肺固表,健脾化痰以息伏风,常选玉屏风散或异功汤加减。

【验案举例】

王某,女,7岁,2019年10月10日初诊。

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间作2年余。先后在市内各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并给予长期“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持续雾化治疗2年。为了减少雾化的次数,防止雾化的副作用,故来诊。现症:咽痒,干咳,少痰,呼吸音粗,夜间咳喘加重,形体消瘦,面色白,舌质略红,苔薄白,脉细。诊断:风咳。辨证:风邪犯肺证。治法:泻肺祛风,清热养阴,化痰止咳。处方:桑白皮5g,炙麻黄2g,杏仁8g,麦冬6g,沙参8g,蝉蜕6g,黄芩2~10g,五味子6g,炒苏子6g,地龙6g,甘草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日3次。

2018年10月16日二诊:患者药后咳嗽明显减轻,雾化药由原来的每日1次,变为3日1次。效不更方,继服上方5剂。

2019年10月20日三诊:患者药后咳喘明显缓解,夜间喘息未作,雾化只在发作性喘息时才使用,本次用药期间未见喘息。给予异功汤加减20余剂调理后,咳喘未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