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7月,淮河流域出现三次明显的降雨过程。6月19—26日间,豫皖各地先后连降大雨,农田街道开始大量积水。此后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寿县7月3日的日降雨量为113 mm,宿县7月4日8小时降雨量达119 mm。暴雨中心不断延展,东自蚌埠、西至京汉路、北自陇海路、南近长江都有大雨,造成7月份淮河中下游干支流发生大洪水。根据治淮委员会的统计显示,此次洪涝灾害造成淮河流域内1339万人受灾,直接促成了新中国治淮工作的开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