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灾情
此次洪涝灾害主要由梅雨所致,由于局部地区降雨较大,且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尚未全面实施,所以三次降水在流域内导致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受灾最重,大量民房仓库受淹,2549个工矿企业停产,17370家乡镇企业被淹。城镇乡镇企业损失占53%。浙江、湖州、嘉兴地区所属县受灾比江苏轻。上海市区住宅进水34万户,1万余家工厂、商店、仓库进水,市郊60千公顷农田受淹。受此次汛期洪涝灾害的影响,太湖流域受灾人口1182万、死亡83人,农田受灾696.9万亩、成灾158.4万亩,倒房11.8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13.9亿元(见附表3)。
附表3 1991年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损失表
1991年的洪涝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受灾时间长。太湖水位超警戒水位时间持续81天(汛期超警戒101天),超4.2 m的危急水位历时38天,超历史最高水位历时达12天。长时间的高水位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2)受灾范围广。全流域41个行政市县中的30个市县不同程度受灾。(3)淹没程度深。江阴市北润镇、无锡县(今无锡市)东亭镇、无锡市郊黄泥头圩等地区的水深达2 m多。常州市石化厂、戚墅堰机车厂和武进柴油机厂等大型骨干企业进水深普遍在1 m以上,最深处超过2 m。长时间深水位的浸泡冲刷,导致苏、锡、常三市公路损坏380 km,沪宁铁路一度受到影响,宁杭312国道等交通干线多处受阻,内河航运长期停航。一些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广播等主要基础设施受淹损坏严重。仅无锡和常州两市就破千亩以上中大圩68个,面积达14.5万亩。(4)受灾程度重。全流域受灾面积约697万亩,一季成灾面积158万亩,倒塌房屋近12万间,损失粮食18.7亿斤,工矿企业停产22281家,死亡83人,造成工农业总损失113.9亿元。据统计,苏、锡、常三市城镇损失占总损失的58%,且农村损失中也主要是乡镇企业的损失。(5)水毁工程多。环湖大堤挡墙及护坡、水库溢洪道、沿江水闸和港堤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圩区的挡水闸因标准低而被洪水冲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