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情

一、雨情

1996年,受“9608”号台风影响,海河流域南系发生了1963年以来又一次特大暴雨。这次暴雨从8月2日0时起,至6日12时止,历时4天半。8月1日第8号台风在福建省福清县(今福清市)登陆,经江西、湖南、湖北,8月3日到达河南并林县附近,形成一个暴雨中心,淇河土圈站日降雨量达461.9 mm。8月3日23时,暴雨中心进入河北省漳河一带,清漳河匡门口站日降雨量达236 mm。暴雨迅速向北推移,8月4日0时扩展到滏阳河及滹沱河上游,降雨强度达到高峰,降雨范围明显扩大,暴雨区(日降雨量超过50 mm的地区)面积约66000 km2,大暴雨区(日降雨量超过100 mm的地区)面积约为48000 km2。邢台、石家庄西部山区普降特大暴雨,路罗川柏硇站日降雨量达434.2 mm。8月4日7时左右,主雨峰到达大清河水系保定西部山区,雨势明显减弱,日降雨量多数在100 mm左右,仅中易水安格庄水库附近小范围超过200 mm。此后,雨区转向东北方向,沿燕山迎风坡移至北京、迁西一带,降雨强度继续减弱。

暴雨集中于海河流域南系太行山东侧迎风坡,有4个站点过程降雨量超过600 mm的暴雨中心,自南向北依次是河南省林县附近,最大为土圈站679.9 mm;沙河上游野沟门水库附近,最大为河下站653 mm;汦河临城水库以上地区,最大为石家栏站642.9 mm;黄壁庄水库以上冶河一带,最大为南西焦652 mm。4个暴雨中心相距不远,几乎连成一片,顺着太行山迎风坡形成一个狭长带状的300 mm以上高值区。此外,在保定西部中易水安格庄水库附近有一个300 mm以上的较小范围的暴雨中心,安格庄水库站为325.8 mm。雨区总的分布趋势是西至冀晋、豫晋边界,东至京广铁路,北到岗南、黄壁庄水库,南到河南省林县,在这个狭长范围内降雨量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太行山背风坡、京广铁路以东平原区及滹沱河以北大部地区为100~200 mm,滨海地区已不足100 mm。

本次降雨过程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暴雨强度大。整个降水过程历时不到5天,集中在8月3—5日,最大3日降雨量占过程降雨量的95%以上。最大3日过程中,最大24小时降雨量又占80%以上,其中有许多站甚至占95%以上。如土圈站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558.1 mm,占3日降雨量为647.6 mm的86.2%;黄壁庄水库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384.3 mm,占3日降雨量为389.2 mm的98.7%;野沟门水库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588.7 mm,占3日降雨量为618.7 mm的95.2%。二是雨区集中。暴雨中心集中在河南林县至石家庄市京广铁路以西的太行山迎风坡,高程在300~600m的带状区域内。降雨量普遍超过300 mm,笼罩面积为9280 km2,仅及“63.8”相同降雨量笼罩面积的12%。随着高程的增加,降雨量逐渐加大。超过500 mm的雨区集中在邢台到石家庄的西部山区,笼罩面积仅为1100 km2,相当“63.8”同级暴雨笼罩面积的2.6%。三是暴雨梯度大。由暴雨中心向东西两侧降雨量递减很快,如沙河野沟门水库站与浆水站相距10 km,降雨量相差317.0 mm,递减率为31.7 mm/km。柏硇站与渡口站相距16 km,降雨量相差343.0 mm,递减率为21.4 mm/km,平山至灵寿间的递减率为17.8 mm/km。暴雨梯度大使得京广铁路以东降雨量骤减至200 mm以下。四是持续时间较短。“96.8”暴雨从进入海河流域到出境,包括峰前零星小雨,总历时4天半,而日降雨量超过50 mm的暴雨或超过100 mm的特大暴雨只有2天,其中主要降雨又集中在24小时内。三水系一次暴雨总量约300亿m3,远小于“63.8”暴雨,但由于强度大、时间集中,暴雨仍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