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情

二、水情

6月底降雨后,淮河上游干支流及洪汝河、沙颍河之沙河出现一次小洪水过程,淮河干流中游各站随之起涨。7月2日起,淮河上游出现大到暴雨,长台关站水位上涨4 m,4日出现本年最高水位。淮河上游支流游河顺河店、浉河南湾站3日洪峰流量分别为2500 m3/s和4120 m3/s(均为调查值)。淮河干流三河尖站7日出现本年最高水位27.78 m,正阳关以下各站水位迅速上涨。7月7日起沙颍河、洪汝河及淮河干流沿淮普降暴雨,洪河西平站11日出现最高水位,汝河新蔡站15日水位达到34.47 m,16日洪汝河出现最大流量约为3100 m3/s(分析值)。沙颍河周口站11日、14日连续出现两次洪峰,最大洪峰流量为1240 m3/s,阜阳站16日出现本年最高水位30.29 m,相应洪峰流量为2560 m3/s。涡河蒙城站15日最高水位为24.76 m。

淮北洪泽湖各支流17日前后也出现本年最高水位。淮南山区史河固始站16日出现本年最大洪水,洪峰流量估计超过2200 m3/s。淮河三河尖18日出现本年第二次洪峰,水位略低于第一次,为27 m。正阳关以下各站7日开始降雨时正处于前次洪水上涨阶段,18日正阳关出现本年最高水位24.91 m,相应洪峰流量为12770 m3/s(包括沙颍河来水及颍河口决口流量)。蚌埠站24日最高水位为21.15 m,相应洪峰流量为8900 m3/s。浮山站8月2日洪峰流量为7420 m3/s。洪泽湖在淮河干流及各支流同时来水的情况下,中渡站下泄流量不断增大,8月13日最大流量为6950 m3/s。蒋坝水位从6月27日的9.2 m起涨,到8月10日出现最高水位13.38 m。

淮河洪水主要来自上游干支流及中游淮北各支流。据以往资料分析:6月29日—8月6日,淮河上游及洪汝河来水量分别为54.5亿m3和43.7亿m3;7月2日—8月20日,沙颍河来水量为46.9亿m3;7月初至8月10日,淮北其他支流,涡河、北淝河、浍河、沱河等来水量为49亿m3。与1921年、1931年洪水相比,本年暴雨洪水历时较短,水量集中。

淮河水位迅速上涨,整个淮河水系,由上游到中游,先支流后干流发生大崩溃。7月3日前后,淮河支流南部谷河、润河、里河、泥河、洪河,北部及中部淝河、茨河等河堤均被漫溢,遍地汪洋,洪水并灌入阜阳专区的阜阳、临泉、太和、颖上等县城乡。7月6日,洪河、淮河、黄河、白鹭河汇流、洪峰叠合,沿淮堤防虽经奋力抢险,终因水头过高相继漫溢。阜南邓郢子(即洪集)、老观巷首先漫溢,接着官沙湖淮堤、霍邱的三河尖、王截流上下决口。9日,霍邱姜家湖、孟家湖漫溢。11日,南岸淠河山洪暴发,灌入淮水,在安丰塘决口,并在迎河集林家沟下漫决4处;14日,颖河来水凶猛,阜阳、颍上之间冲决多处;16日前后,浍、沱、潼、肥等水并涨;颍上润赵段、庙垂段、邱家湖漫溢,仅剩南润段保存。自洪河口至正阳关东西153 km,南北40~80 km,水面漫无边际。

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下,7月12日凤台六坊堤,怀远三芡(即荆山湖)、芡荆段漫溢,城北张家沟冲决。16日,寿县寿西湖漫溢。18日,颍河沫河口附近漫决2处,怀远苏黄段亦决。20日,凤台焦岗湖、禹山坝,淮南黑张段、石姚段漫溢。23日,怀远石羊坝(即怀远西荆山脚至芡河洼左)漫溢,涡东堤黑牛咀决口。此时,怀远以上除淮南八公山矿区几千米堤防外已无完整堤圈。蚌埠以下,7月20日,方邱湖堤琉璃岗涵闸处溃决,淮水从背后袭入蚌埠。21日,五河潼堤溃破。23日,淮水倒灌花园湖,相浮段柳沟闸溃决。26日,五河沫河口附近漫堤3处。淮河与五河的支流不分,茫茫一片。

总体而言,大小支流漫堤、溃决不计其数。淮河干堤在7月5日首先在阜南县境内溃决。6日,霍邱淮河干堤溃决,紧接着怀远、凤台、寿县境内的淮河大堤溃决。16日,寿西淮堤漫决。18日,蚌埠市至凤阳县段准堤多处溃决。20日,凤台焦岗湖、禹山坝、黑张段漫决。21日,五河堤破。23日,蚌埠柳沟闸溃决……此时,怀远以上淮堤,除八公山新矿区外,已无完整堤圈;怀远以下水面与堤顶相平。26日,沫河口附近淮堤漫决,大水自蚌埠以下至五河不分河道,连成一片。正阳关至三河尖水面东西100 km,南北20~40 km,一望无际,几成汪洋,近河村庄仅见树梢。根据《一九五〇年皖北淮河灾区视察报告》显示:“颍河七月六日第一次上涨,十二日二次上涨,水位平槽。颍上以上各沟口,因群众排水未堵或堵而未牢,先后溃决。各小河支流因暴雨不能排泄,更加上游来水,涡河平槽,南部蒙、润等河,北部茨、淝、芡、黑、泥等河皆已漫溢。至此,淮、颍连成一片,颍河北岸各支流水相连接。正阳关以下沫河口、鲁口、禹山坝、毛滩等堤防相继漫决。至此淮河左岸地带,平地行船,灾情严重万分。”据统计,淮河出现39处堤防溃决,颍河出现18处,淠河出现9处,涡河出现1处,濉河出现8处,唐河出现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