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情

一、雨情

1991年的梅雨比常年早了1个月。5月23日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已北移到北纬20度且稳定少动。由副热带高压所输送的暖湿气流与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中、下游地区强烈交锋,形成了本地区的特大暴雨。这种环流形势,维持的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在太湖流域梅雨主要分为三段:

第一段降雨:从5月18日开始到6月19日基本结束,历时33天,全流域平均降雨量达226 mm。其中6月12—16日5天内降雨量最为集中。梅雨首先从太湖西北部长江沿线进入太湖流域。6月12日,除浙西、杭嘉湖地区降雨不足50 mm外,流域中部和北部的广大地区均达到50~100 mm。13日,100 mm以上的降雨中心略向北移,但仍维持在湖西地区。14日,浙西和杭嘉湖地区降雨基本停止,但流域内江苏、上海境内仍有中到大雨。金坛、常州、青阳、望虞河口一线以北降雨量仍在50 mm以上。15—16日,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中到大,局部地区在50 mm以上。暴雨中心在奔牛,降雨量达371 mm。

第二段降水:从6月30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历时15天,全流域平均降雨量300 mm,其中流域北部降雨量在350 mm以上,湖西区降雨量为255 mm。其中6月30日—7月1日5天降雨量最为集中。雨区仍从流域西北部入侵,50 mm等降雨量线西起王母观经常州、青阳至望虞河一线。丹阳、小河闸等地日降雨量达到100 mm。7月1日雨区向南推进,降雨量增大。在湖西大部、澄锡虞及阳澄北部地区出现了100 mm以上的大暴雨。金坛以及无锡北部出现了日降雨量达200 mm的暴雨中心。浙西和杭嘉湖地区降雨量不大。7月2日,50 mm等降雨量线位置少动,溧阳、昆山、宝山、浏河一线仍有l00 mm的暴雨中心。杭嘉湖和浙西地区下了中到大雨。7月3日,流域内江苏境内维持大到暴雨,50 mm等降雨量线北退到洮湖、滆湖、无锡、常熟一线,浙西和杭嘉湖降雨暂停。7月4日,雨区重又向南推进,浙西和杭嘉湖区的降雨量普遍超过50 mm。降雨中心在金坛,中心降雨量达554 mm。

第三段降水:主要发生在8月7日,全流域平均降雨量为71.6 mm,50 mm等雨线基本上包括了流域内江苏和上海地区。其中湖西北部、澄阳虞西部、上海大部降雨量超过了100 mm。8月8日以后,全流域降雨基本停止,太湖水位逐渐下降。至9月1日太湖平均水位退至警戒水位3.5m以下。

通过对降雨资料进行重现期分析发现:1991年太湖流域汛期暴雨,最大90天降雨量为851.8 mm,重现期约为29年一遇;最大60天降雨量为696.8 mm,约为43年一遇;最大30天降雨量为505.2 mm,约为53年一遇;最大15天降雨量为296.7 mm,约为12.5年一遇;最大7天降雨量为233.1 mm,约为23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