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情
灾害发生的2010年前期持续高温少雨,舟曲县自5月出现气象干旱,7月期间一度出现重度气象干旱。7月下旬,虽然降水有所增加,但仍维持中度气象干旱。严重的干旱,导致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之间、山体之间的缝隙,使原本已经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更加松散,加重了岩层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泥石流物源量,遇有较大降水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短历时的局地暴雨是此次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激发因素。本次降雨过程是在高空冷空气东移南下的背景下,由低层切变线上产生的中尺度强对流造成的短历时强降雨。舟曲县城北高山区为无人居住区,更没有降雨观测站。经过调查,7日舟曲县城附近有强对流天气发生,从8月7日下午开始,舟曲县城正北方向的三眼峪和罗家峪一带发生大暴雨。根据舟曲县城气象站测得的降雨记录,降雨是从7日22时57分开始的,至0时降雨量为2.4 mm,最大降雨量0—1时为6.8 mm,而整个持续6小时的降雨过程仅为12.8 mm;而舟曲县城以北东山乡降雨量站的观测数据表明,舟曲县城西北方向的迭部县代谷寺20时开始降雨,20—21时降雨量为55.4 mm;舟曲县城东山站降雨是从21时开始的,21—22时降雨量为1.8 mm,22—23时的降雨量为0.5 mm,23—24时降雨量达到77.3 mm,为整场降雨的时段最大。最大降雨量出现在舟曲县城东南部的东山镇,8小时累计降雨量为96.3 mm,舟曲县西北方向白龙江上游的迭部县代古寺8小时累计降雨量为93.8 mm。
三眼峪流域面积为24.1 km2,罗家峪流域面积为17.3 km2,暴雨中心东山降雨量站8小时累计降雨量为96.3 mm,三眼峪和罗家峪的面平均降雨量为93.2 mm。通过水文计算,三眼峪流域暴雨降水量为225万m3,罗家峪流域暴雨降水量为161万 m3,合计暴雨降水总量为386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