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情

一、雨情

受亚洲中纬地区纬向环流影响,我国北方大部位于西风带中,小股冷空气影响四川盆地,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并被东亚槽和0419号热带风暴切断,其西部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四川东部和重庆位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偏西南气流中。9月3—7日,四川东部、重庆部分地区出现了区域性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强降雨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强的区域性暴雨。

暴雨始于2004年9月2日,3日晚降雨系统由四川北部移入重庆。9月3日8时—4日8时降水主要发生在四川省东部,其中渠县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253 mm;4日8时—5日8时降雨主要发生在四川东部及重庆北部,其中开县24小时降雨量达到298 mm;5日8时—6日8时降雨主要发生在四川东部、重庆中部和南部还有贵州北部。过程雨带走向前48小时为东北—西南走向,后24小时转为南北走向。8日,过程全部结束。

这次暴雨过程,四川省的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沪州、内江、遂宁、德阳、宜宾、凉山12个市、州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有39个市县日降水量达50 mm以上。整个川渝地区降雨量一般为50~100 mm,降雨量在200 mm以上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的东北部和重庆,其中宣汉419 mm、开县383.9 mm、达州350 mm、渠县324 mm、开江315 mm;营山最低,降雨量也达219 mm。开县最大日降雨量为298.0 mm,为开县日降雨量历史极大值(超过1982年7月16日的218.4 mm)。渠县、宣汉、武胜、营山、开江等县的日降雨量也突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区域过程平均降雨量达122 mm,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大值。

本次暴雨有4个特点:一是降雨区域比较集中。降雨主要集中在嘉陵江流域的渠江、乌江下游和清溪场至奉节区间。二是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这次降雨过程从9月3日持续到6日,四川省暴雨中心在达州、南充、巴中、广安等市,有8个县27站降雨量超过200 mm。重庆市暴雨中心在东北部和西部,有6个站点日降雨量超过200 mm,其中开县最大暴雨点三汇水库日降雨量达321 mm,为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其中渠江流域的静边站6小时降雨量达到191 mm,24小时内渠江鲲池站降雨量达234 mm,3天降雨量渠江东林站达465 mm、重庆市正坝站达354 mm。主要降雨持续时间为3天。三是暴雨范围广,降雨分布不均匀。9月2—6日的暴雨过程,日降雨量超过50 mm的就有146个站,日降雨量超过100 mm的有41个站。强降雨主要出现在嘉陵江和三峡库区附近,对三峡大坝的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四是发生季节偏晚。川渝地区9月份出现特大暴雨的概率极低,这次过程是川东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也是四川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9月份降雨最强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