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情

一、雨情

1983年汛期,安康地区降雨偏多,汛期199天中有125天以上时间在降雨。其中安康县降雨143天,紫阳县140天,石泉县139天。特别是初汛的5月12日,就开始第一次全区性3天大雨;汛期内连阴雨天气发生9次,造成一定灾害。整个汛期总降雨量均超过历史平均值:安康980.1 mm,汉阴1152.3 mm,石泉1309.3 mm,宁陕1140.8 mm,紫阳1505.3 mm,岚皋1308 mm,平利1036 mm,旬阳801 mm,白河812.2 mm,镇坪1217.2 mm。安康地区历史降雨量平均值为77~1117.4 mm,各县较均值多二至三成。岚皋县较1964年年降雨量1269.9 mm增多39 mm。其他各县超过历年汛期均值30%~50%。

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影响,7月27—31日,汉江上游出现一次连续降雨过程。27日汉中上游西部地区开始降雨,降雨量一般在30 mm以上,28日强度逐渐增大,28、29日两天汉中地区普遍出现大雨和暴雨,日降雨量多超过60 mm,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南郑小河坝29日降雨量达132 mm。30日雨区渐次东移,安康地区西部相继出现大雨和暴雨,西乡左溪站日降雨量达159 mm,石泉站日降雨量达119 mm。31日汉中地区降雨基本停止,雨区主要分布在下游安康地区,14时以后,雨势逐渐减弱。整个降雨过程历时5天。

本次暴雨中心在汉中、镇巴至宁陕、紫阳之间,其中最大暴雨中心点小渔坎的过程降雨量为410.4 mm,次暴雨中心点瓦房店过程降雨量为253 mm,铁炉坝为214.4 mm。宁强、汉中、南郑、城固、洋县、紫阳等县连续2~3天出现暴雨,其中西乡、镇巴、石泉、紫阳等地日降雨量均超过了100 mm,镇巴最大日降雨量达137.3 mm(7月30日)。上游汉中地区在5天(27—31日)的降雨过程中,汉中市川上主要集中在27—29日,城固、西乡、镇巴等地主要集中在30—31日;安康地区28—31日降雨过程中,80%以上的站点降雨量都集中在30—31日两天之中。在此次降雨过程中,100 mm的等值线包括了岚皋—安康—旬阳以西及宁陕旬阳坝—钢铁—佛坪以南的广大地区;150 ~200 mm的等值线包括了紫阳、汉阴、石泉、洋县、城固、留坝以南地区。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显示,此次暴雨中心的位置并不在汉江流域而在大巴山南侧的嘉陵江、渠江上游。如嘉陵江上游雍和站27、28日两天连续出现148.9 mm和242.5 mm的特大暴雨。29、30日两天,暴雨范围扩大,并逐渐东移,大暴雨区依然在嘉陵江和渠江流域。次暴雨中心降雨量雍和站为603 mm,槐树站为560.9 mm,鱼渡站为493.5 mm,暴雨中心区都在大巴山的南侧。位于大巴山北侧的汉江流域,处在这场暴雨的边缘,石泉以上流域面平均降雨量(7月27—31日)为169.8 mm,暴雨中心小坝达410.7 mm;石泉—安康区间面平均降雨量151.7 mm,最大点降雨量瓦房店为253 mm,铁炉坝为214.4 mm。与近期几次实测暴雨相比,降雨量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