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情
(一)降雨过程
1981年6月下旬以后,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连续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发生暴雨。6月29日—7月4日,又有一次较大的降雨过程,岷江、沱江水系一般降雨量为40~60 mm,嘉陵江水系大部地区降雨量都在100 mm以上。7月9—14日,由于受西南季风云团和西南涡的影响,形成大范围的连续暴雨。在暴雨发生时,又因受位于我国东部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阻挡,在盆地西部(旺苍、苍溪、盐亭、三台、中江、金堂、成都、邛崃、广元、蒲江、洪雅一带附近)停滞了一段时间,形成了阻塞性降雨过程。
“81.7”典型致洪暴雨过程发生在7月9—14日,主要由两个降雨阶段组成:第一段发生在9—11日,长江流域的主雨带位于岷沱江、涪江、嘉陵江及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暴雨中心位于长江中下游,上游暴雨强度和范围均较小;第二段发生在12—14日,长江流域主雨带位于长江上游,暴雨带呈东北—西南向, 暴雨强度大、范围广,其中以12日11时—13日11时暴雨强度最大,暴雨区由岷江、沱江、涪江及嘉陵江的中上游开始,逐步扩大至雅砻江、向家坝—寸滩区间,14日降雨减弱,主雨带位于金沙江中下游、三峡万县—宜昌区间。其中:
9日,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中下游、嘉陵江中游地区开始降雨,雨区分布较分散,暴雨中心在青衣江下游,夹江站日降雨量为173.5 mm,日降雨量大于50 mm的笼罩面积为1.2万km2。
10日,雨区范围缩小,日降雨量大于50 mm的笼罩面积0.76万km2,大于1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2160 km2,主要雨区在岷江、沱江中游,暴雨中心在沱江中游资中县石坝湾站,日降雨量为168.9 mm。
11日,雨区范围扩大,主要雨区东移至嘉陵江、涪江及沱江流域,日降雨量大于50 mm的笼罩范围近2万km2,100 mm以上的为380 km2,分布在嘉、涪、沱江的中游一带,暴雨中心在涪江中游江油县(今江油市)小溪坝,中心强度稍有减弱,日降雨量为139.4 mm。
12日,雨区迅速扩大,笼罩了嘉陵江中游、涪江、沱江上中游及岷江中游地区,日降雨量5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7.5万km2,1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39440km2,并出现多个暴雨中心,暴雨中心雨强显著增大,岷江崇庆县(今崇州市)万家场站日降雨量225.4 mm、沱江资阳县(今资阳市)太平站日降雨量222.9 mm、涪江北川县甘溪站日降雨量255.6 mm,最大暴雨中心在嘉陵江中游广元县(今广元市)上寺站,日降雨量达到345.8 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418.5 mm。
13日,雨区进一步扩大,暴雨中心雨强有所减弱并渐向东移,整个四川盆地被大雨所笼罩,并波及陕甘南部、贵州北部。日降雨量5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13.7万km2,1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43720 km2。暴雨中心仍在嘉陵江中游,中心强度有所减弱,中心苍溪县九龙山站日降雨量为242.4 mm。
14日,雨区东移,范围缩小,雨强亦减弱,暴雨中心仍停滞在嘉陵江中游,广元县白水站日降雨量132.3 mm,日降雨量5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3.2万km2,1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仅740 km2,以嘉陵江中游广元白水日降雨量132.3 mm为最大。此后,四川盆地降雨过程结束。
(二)雨区分布
此次暴雨过程主要位于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三水系控制站高场、李家湾、北碚以上总的流域面积为31.48万km2,6天面平均雨深118 mm,降水总量370亿m3。其中以沱江和涪江降雨量最大,流域面平均雨深均超过200 mm,岷江最小,流域面平均雨深78.6 mm。其中11日8时—15日8时为此次暴雨的主雨时段。同时在嘉、涪、沱三江出现量级相差不大的4个暴雨中心:一为嘉陵江上寺,降雨量为473.5 mm;二为涪江天仙寺,降雨量为420.8 mm;三为嘉陵江张坝,降雨量为401.3 mm;四为沱江马井,降雨量为339.0 mm。上寺4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480 km2,占各中心400 mm以上笼罩面积总和的64.9%。上寺4天总量为7天总量的96.7%。7月11日8时—15日8时暴雨1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123040 km2,2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45700 km2;3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10940 km2;4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770 km2。
第一阶段暴雨范围不大,3天总降雨量100 mm以上暴雨笼罩面积为15048 km2,暴雨中心在雅砻江支流安宁河冕宁县安宁桥站,降雨量为206.1 mm。暴雨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3天总降雨量100 mm以上笼罩面积达103480 km2,雨区主要位于岷江、沱江、涪江和嘉陵江中上游,大于300 mm的暴雨中心有5个,散布在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水系上,以嘉陵江的上寺站最大,降雨量达439.7 mm。其中7月12日雨区主要位于岷江中游和沱江、涪江、嘉陵江中上游,渠江降雨量很小,在10 mm以下,雨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50 mm以上雨区范围7.5万km2,100 mm以上的范围近4万km2。100 mm以上大暴雨区内出现4个超过200 mm的暴雨中心区,其范围都较小,而绵阳、中江一带又有一个显著低值区,降雨量在50 mm以下。13日雨区范围增大,大于50 mm的笼罩面积达13.7万km2,比12日扩大6万km2,但强度有所减弱。日降雨量超过200 mm的暴雨中心区有4个,散布在嘉陵江和涪江中游,合计笼罩面积约1580 km2。本次降雨过程中,沱江累积面降雨量最大为228.9 mm,其次为涪江192 mm、嘉陵江119.6 mm、渠江110.1 mm,再次为岷江67.9 mm,雅砻江为55.8 mm,干流向家坝至寸滩段为53.1 mm,金沙江中游为46.5 mm,金沙江下游为32.8 mm。